2(第5/7页)

如今回想起来非常有趣,而我生命的精髓说不定就是那十七天,当我们主动与世隔绝,联袂在山间置身苍穹之下的时候——只有你和我。可是你今天的想法如何?你相信什么?

这个问题也许有点儿含糊。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你正以教授的身份,百无聊赖地斜靠在大学研究室的椅子上,而我是一个过来敲你房门的女学生。你邀请我进来,但你其实是因为有人登门造访而喜出望外。我入内后开口问道:“教授,你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一切都非常引人入胜,可是你对你自己不晓得答案的事物,又抱持着怎样的信念呢?”你最喜欢的女学生提出这个既直接又高度个人化的问题,让你感觉受宠若惊,于是即兴进行一场小型讲座。来吧,斯坦!我正在等待这个小型讲座。(但是请不要讲得太长。看样子今天晚上又要烤肉了,到时候我最起码得准备沙拉。)

你真会打趣!我又怎能拒绝得了这种诱惑呢?

反正你不得拒绝。

那么我就从上次停下来的地方继续接着讲,因为我相信我们就是那些石器时代人类的苗裔——而且他们没有猛吃避孕药。我们和他们同样都属于“智人”这个物种,是“直立人”的直系后代,而“直立人”又源自“巧人”以及更古老的“非洲南猿”。

首先,我们是灵长类动物,苏伦。你还记得此事吗?如果我们回溯到好几百万年以前,便可发现我们与黑猩猩和大猩猩具有相同的起源。你当然知道这一切。我们曾经对此进行过讨论。而这项认知是在背后产生刺激作用的诱因之一,使得我们对生命产生了强烈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其次,我们是哺乳类动物,与哈当厄尔高原上的野兔和驯鹿并无二致。而这种类型的脊椎动物是在两亿年前,从“似哺乳爬行动物”——所谓的“兽孔目”——演化出来的。

不过为什么要回溯呢?因为回溯过去就像是逆流而上。我们何不干脆把自己摆在另一端,从肇始之初来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但我只会作出简略的回顾。

依据最新的估算,这个神秘莫测的宇宙大约诞生于一百三十七亿年前。当时所发生的事情,被我们称为“大霹雳”或“宇宙大爆炸”。如何?为何?不要问我。而且也不必问其他任何人,因为没有人知道答案。反正在不到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能量释放,随即凝聚成质子和中子,此外还有电子以及其他所谓的“轻子”。等到宇宙冷却下来之后,先是出现轻物质,随着时间的发展又形成恒星和行星、星系与星系团。太阳系和我们自己的行星已经存在了四十六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其年龄大约为宇宙的三分之一,而且我们对地球的历史和演进过程略有所知。

三十或四十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它们或许是从无到有在这里发展出来的(如果你想的话,可以称之为“本土产生的”);然而生命的基石(我们亦可称之为“生命起源之前的材料”)也有可能来自遥远的地方,是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可确定的是,当时地球的大气层中还没有氧气,因此我们的行星起初也完全缺乏具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二者都是重要的先决条件,有助于生命大分子的形成,于是我们在此遇见了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在刚开始形成生命的时候,一定缺乏了繁衍生命所必需的条件(诸如富含氧气的大气层,以及具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因此最初的活细胞据推测是在海洋中进化出来的,也许是在很深的水下。自由存在的氧气以及臭氧层都是光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它们是生命本身的产物,成为较高等生物能够在地球生存下去的必要基础。但从此不可能再度演变出全新的生命。在这颗行星上面,一切生命的起源因而极可能同样久远。

一直要等到在地球历史上的太古时期——或我们所称的前寒武纪——演化出光合生物之后,才有了适合诸如植物和动物之类较高等有机体生存的条件。接着在寒武纪(五亿四千三百万至五亿一千万年前)出现了第一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奥陶纪(五亿一千万至四亿四千万年前)则是第一批脊椎动物。内骨骼给予生命崭新的机会,于是脊椎动物的一个小分支在五亿年以后派遣代表闯入太空,并开始研究我们的宇宙起源。

志留纪时期(四亿四千万至四亿零九百万年前)出现了第一批陆上植物,而且如今也首度形成陆上动物,其中最早的是蝎子。它们是蛛形纲的节肢动物,率先在干陆地上爬行。但是早在泥盆纪(四亿零九百万至三亿五千四百万年前)的末期,已经有两栖类动物爬到岸边,其中尤以迷齿亚纲为然——它们源自肉鳍鱼纲的一个分支。到了石炭纪(三亿五千四百万至两亿九千万年前),陆地脊椎动物演进得非常快速,起先出现种类繁多的两栖动物,而后爬行动物也逐渐登场;这个发展趋势在二叠纪(两亿九千万至两亿四千五百万年前)继续进行下去。此阶段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有许多爬行动物适应了较干燥的气候;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出现第一批兽孔目,而这种类型的爬行动物就是一切哺乳动物之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