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之出(第4/13页)

〔34〕、苏州〔35〕又下。(润州,江宁县〔36〕生傲山;苏州,长洲县〔37〕生洞庭山,与金州、蕲州、梁州同。)

【注释】

〔1〕 浙西:唐乾元元年(758),设立浙江西道、浙江东道两度节度使方镇,并把江南西道的宣、饶、池州归为浙西节度使。浙江西道简称浙西。辖境大致在今天的安徽、江苏两省、长江以南、浙江富春江以北以西、江西番阳湖东北角一带。节度使驻润州,即今天的江苏镇江市。

〔2〕 湖州:辖境大致是今天的浙江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东部一带。唐天宝初更名为吴兴郡,唐乾元初夏称湖州。《新唐书·地理志》载土贡紫笋茶。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湖州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3〕 长城县:即现在的浙江长兴县。

〔4〕 顾渚山:唐代又称为顾山。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长城县顾山,县西北四十二里。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渚紫笋茶,役公三万人,累月方毕。”《新唐书·地理志》载:“顾山有茶,以供贡。” 唐裴汶《茶述》中把此茶和蒙顶、蕲阳茶一起视为上等贡品。

〔5〕 山桑、儒师二坞:在今长兴县境。唐代在“山桑、獳狮二坞”附近建有山桑、儒师二寺。獳狮和儒师是写法不同的同一个地方。

〔6〕 白茅山:茅同“茆”,白茅山即指白茆山,《同治湖州府志》记载说其位于长兴县西北七十里。

〔7〕 悬脚岭:位于今天的浙江长兴县西北一带。悬脚岭为长兴县与宜兴的分界地,境会亭就位于这里。

〔8〕 凤亭山:《明一统志》载其“在长兴县西北五十里,相传古时有凤栖息在此”。

〔9〕 伏翼阁:《明一统志》记载了长兴县的伏翼涧,说它“在长兴县西三十九里,涧中多产伏翼” 。

〔10〕 飞云:飞云寺,位于长兴县的飞云山,南朝宋元徽五年(476)建寺。

〔11〕 曲水:曲水寺,不详,唐人刘商作有《曲水寺枳实》诗。

〔12〕 啄木岭:《吴兴掌故集》提到它位于长兴,“县西北六十里,山多啄木鸟”。

〔13〕 安吉:唐初属桃州,旋废置。唐麟德元年(664)重设,属湖州。即现在的浙江湖州安吉县。

〔14〕 武康:南朝宋时属扬州吴兴郡,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15〕 常州:唐武德三年(620)更毗陵郡为常州,治所位于晋陵县。辖境大致在现在的江苏常州、武进、无锡、宜兴、江阴等市县。

〔16〕 义兴县:汉阳羡县,唐代属常州,就是江苏宜兴。常州产出的贡茶是宜兴紫笋茶,又叫作阳羡紫笋茶。《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做常州刺史的时候,“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唐大历间,遂设立茶舍于罨画溪。唐裴汶《茶述》把义兴茶列为全国第二类贡品。

〔17〕 君山:位于宜兴县南二十里处,旧名荆南山,位于荆溪之南。

〔18〕 善权寺:唐代羊士谔有《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诗:“结缆兰香渚,柴东上连冈。”宜兴的丁蜀镇有兰渚,地处县东南。善权,相传为尧舜禹时的隐士。

〔19〕 石亭山:是宜兴城南一小山,明王世贞《石亭山居记》载“城南之五里……其高与延袤皆不能里计”。

〔20〕 宣州:唐武德三年(620)更宣城郡名为宣州,治宣城县,即今安徽宣州,辖境大致位于今安徽长江以南,郎溪、广德以西,旌德以北,东至以东一带。

〔21〕 杭州:辖境大致位于今浙江的杭州、余杭、临安、海宁、富阳、临安一带。

〔22〕 睦州:辖境大致位于今浙江淳安、建德、桐庐一带。《新唐书·地理志》载土贡细茶。唐李肇《唐国史补》载名茶“睦州有鸠坑”。

〔23〕 歙州:辖境大致位于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和江西婺源一带。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有:“新安含膏”“先春含膏”,且说“歙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

〔24〕 雅山:又名 “鸭山”“鸦山”“丫山”。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宣州鸭山茶,亦天在天柱之亚也。”五代毛文锡《茶谱》载:“宣城有丫山小方饼。”北宋乐使《太平寰宇记》载宁国县“鸦山出茶尤为贡茶,《茶经》云味与蕲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