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之事

与茶有关的轶闻传说,体现出茶非同一般的自然本性。它源于自然,又和自然界的人神鬼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冲淡纯净,却被世人赋予高贵的品格。在所有的饮食素材中,它应该算最特别的一种。

【原文】

三皇 炎帝〔1〕神农氏。

【注释】

〔1〕炎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又称赤帝、烈山氏。《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译文】

神农氏又称“炎帝”,被称为三皇之一。

【延伸阅读】

神农氏为华夏太古三皇之一,在汉民族的传说中,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是农、医药业的开拓者。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被医药界视为守护神。

在文献中,和神农氏传说相关的内容多达五十多种,较早的如《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这里大概提到了神农氏的出身,以及其于农耕的一些技能。《周易·系辞》中写得更为清楚:“包牺氏殁,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其中记载最为详细的是《淮南子·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蛂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些记录,估计就是后世相关神话传说的滥觞。

█炎帝

把这些文献集中起来,透露的信息大致是,神农氏时期,人口已经达到相当数量,但是食物等生活资料非常匮乏,农业亟待发展。神农氏不但发现合适的种子,并且已经懂得选用适宜的土地来种植谷物,并且发明了耒耜、锄耨、蚌刀、蚌镰等农用工具。除此之外,他还会烧制陶器,掌握纺织技术,能制衣物……

不过,各种记载中没有涉及他与茶的关系问题。大概是记录之时茶叶还没盛行,人们自然很少关心这个问题。

【原文】

周 鲁周公〔1〕旦,齐相晏婴〔2〕

【注释】

〔1〕周公:名旦,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周朝时期促使官制、礼乐、典章文物完备的重要人物,《史记·鲁周公世家》记有其人其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的名人。

〔2〕晏婴:字仲,谥平,世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齐国大夫。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译文】

周时有鲁国的周公(名“旦”),和曾任齐国国相的晏婴。

【延伸阅读】

《华阳国志》中有记载说,在周武王伐纣时期,巴蜀之地献给统治者的贡品中有“芳翡”“香茗”,通过这段记录,可以把中原之地的用茶时间定于周初。这个时期,茶应该主要作为药物使用。茶从药用到饮用中间有一段时期是作为食物的,人们把它和饭菜一起煮熟食用。《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采药录》等古代文献资料中,记录了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

中国人向来认同“民以食为天”,茶叶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作为食物的阶段。人们真正体会到茶之清饮的妙处,已经是千年以后的事情了。

【原文】

汉 仙人丹丘之子,黄山君〔1〕;司马文园令相如〔2〕,扬执戟雄。

【注释】

〔1〕黄山君:汉代因喝茶而成仙的仙人。

〔2〕司马文园令相如: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

【译文】

汉代仙人丹丘子和黄山君,汉文帝陵的陵园令司马相如,给事黄门侍郎(执戟)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