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强南弱(第12/21页)
结果徐怦毫不领情,当即啐了萧纪一脸:“要是我的儿子都跟你一样,我还要他们活着作甚?”这句话是深深的刺痛了萧纪,恼羞成怒的萧纪终于按捺不住,当即便把徐怦的儿子杀了个干净。
当然了,萧纪也不总是对侯景没有兴趣。公元550年六月,萧纪便派自己的世子萧圆照率军三万东下,接受湘东王萧绎的指挥,前去讨伐侯景。
当然了,大家一定有疑问了,萧纪同志不是对侯景没有兴趣吗?为什么突然间就大度的派了三万人过去助战呢?不要急,看看萧绎的态度便可知其端倪。
且说萧绎听说宝贝侄子带兵三万过来,当时便慌了,在萧圆照刚抵达巴水时,便任其为信州刺史,还要他待在白帝,不许继续东下。
萧纪不爽了啊,萧绎老兄这不给我面子啊,国家罹难,人人有责啊,为什么不许我派兵平乱?该年十一月,萧纪决定亲自带兵从成都出发,准备东下。
结果,萧绎听说此信,更是慌了手脚,当即派了使者带了书函过去,表示,巴蜀人民勇猛强悍,容易冲动,需要安抚,只有你老弟坐镇后方,我才能搞定侯景啊!还没完,这封信呢,叫做官方理由,此外呢,这封信里还夹了张小纸条,话就说的很露骨了,以地理形势而言,你我就如刘备和孙权,应该各守疆域;而从感情而言,你我又如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卫国,应该长久互通音信。
这张小纸条露骨在什么地方呢?朋友们,刘备和孙权,他们是什么身份?没错,乱世的诸侯。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没错,因为荆州事件,刘备曾亲自率军讨伐过东吴。当然了,事实证明,刘备讨伐东吴,对两国都没好处——刘备没好处,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还死在了白帝城;东吴也没好处,在陆逊出马前,刘备屡战屡胜,孙权都恨不得急得跳楼了;谁得了好处?曹魏嘛!
所以呢,萧绎的意思很明显——老弟你也别瞒我,你肚里的小九九,我还不明白?你要过来寻我老哥的开心,老弟啊,对咱俩都没好处啊,白白让外人得了便宜,何苦来的呢?所以老弟,你要跟老哥和睦相处,才是正道啊。
于是,大家明白为啥萧纪一开始对侯景没兴趣,现在却突然有兴趣了吧?一开始没兴趣,是因为他真没兴趣,像萧衍(他爹)、萧纲(他哥)这种货,该死多远死多远,因为只有他们死了,他才能那啥嘛……现在突然有兴趣了,也不是对侯景有兴趣,而是对萧绎有兴趣,准备借着这个机会,把萧绎灭了,夺了他的地盘,如此一来,南梁天下,舍他其谁?
当然了,大家也别为萧绎叫屈,萧绎这小子,不比萧纪强哪去,当年侯景围困宫城,作为最有实力的藩王,他就没有奋力营救,他的思路嘛,跟萧纪一样一样的——什么萧衍、萧纲,该死的都给我死了,别挡了我的道!
所以,侯景为什么能叛乱成功?就是因为萧家这帮货,一个比一个不是东西!赖谁?赖萧衍!都他娘的被他给惯坏的!
如此这般,萧纪和萧绎之间,也便有些剑拔弩张,但是,真正让他们闹翻的,还是后来一件事。
公元551年六月,萧绎干了一件事——他搞定了侄子萧圆正。萧圆正有两个身份:一、他是萧纪的儿子;二、他是西阳郡(今湖北黄州市,在萧绎地盘)太守。这两个身份,就俩字儿——尴尬。当然,尴尬是尴尬,但还不该死,但加了后面这件事,那就该死了——此公据说性情宽厚,乐于助人,所以很得人心,当时很多人都投奔他,因此手里有一万军队……
死敌的儿子,在自个儿地盘,还他妈手握重兵?这萧绎能睡得着吗?萧绎当时就想下手啊。于是,萧绎任命萧圆正为平南将军。按照惯例,萧圆正是要去江陵叩谢的,结果呢,萧绎没见萧圆正,而是让萧恪接待的侄子,当时把他灌了个烂醉如泥,然后借势将其囚禁;再然后,萧绎一不做二不休,吞并了他的部队,还派人检举他,告发他犯罪……
这事让萧纪只有一个反应——火大!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该年十一月,陆陆续续的,有手下来劝谏萧纪,让他登基称帝。萧纪假意谦虚了一番,连说不合适,转脸,就让人准备皇帝仪仗去了……
次年四月,萧纪听说侯景已经攻破了台城,而萧绎呢,又准备出兵讨伐,当然了,萧纪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他七哥只是个文人,懂毛个打仗!正巧,在这个月里,后宫柏殿梁柱接头处,环绕柱顶生出了一圈鲜花,萧纪很高兴,认为这是天降祥瑞,这玩意,不称帝都对不起苍天了。
于是,四月十二日,萧纪称帝了……
有两个反对的,一曰徐怦,二曰王僧略;他们的下场是——死。理由:徐怦叛乱;至于王僧略嘛……还没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