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强南弱(第10/21页)
勤王军在干什么呢?柳仲礼每天莺歌燕舞,逍遥自在,对将领们的求战置若罔闻,甚至他老爹柳津(也被困在宫城)登墙对他呼唤,他也无动于衷;原本有作战意志的萧纶,此时因为跟柳仲礼的矛盾,也不愿前进。种种情况,以至于柳津哀叹,陛下有萧纶,我有柳仲礼,有此两个不忠不孝的孽子,盗贼何以平定!
唯一有所行动的,是萧会理、赵伯超和羊鸦仁等人,他们准备夜渡秦淮河作战。可惜,到了天亮,羊鸦仁却没到,勤王军的行动却被侯景侦知,侯景出击,赵伯超再度溜之大吉(第三次了),萧会理大败,被杀五千人。
宫城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侯景掘开玄武湖灌城,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而驻守太阳门的萧坚则成天喝酒赌博,对属下态度恶劣,终于,属下中有两个人叛变,带着侯景军,在三月十二日午夜,攀上城墙,宫城遂告攻破。
侯景见到了萧衍和萧纲,一幕滑稽之极的场景。君非君,臣非臣,然而,侯景却又不下杀手,这种情景,怎能不滑稽呢?怎么能不尴尬呢?
侯景之所以不下杀手,因为他还需要萧衍的命令,需要萧衍下令勤王军解散。
接下来是一出更滑稽的场景。
三月十四日,侯景派萧大款前去秦淮河南岸宣读诏书。柳仲礼于是召集将领开会。萧纶说,今天怎么做,全由将军做主!(典型推卸责任)柳仲礼怔怔的看着他,一言不发(你这小子,就会把皮球踢到我这边来,我不说话最牛)。裴之高和王僧辩严厉指责柳仲礼,你手拥如此重兵,却任由宫城失陷,如今还不倾力一战,又等什么?(这是两位忠臣)柳仲礼还是一言不发(不说话最牛)。
僵局终于被打破了。默默的,将领们默默的,各回各营,然后下令部队集结,开拔——去建康?No,该回哪回哪去!
柳仲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没有走,他们打开营门投降了,士卒们个个悲愤,却敢怒不敢言。柳仲礼先去拜见了侯景——两人会说什么呢?没人猜得到。然后,柳仲礼又去拜见了萧衍——这下可以猜到了,萧衍肯定不会理他(不说话就是说话)。最后,柳仲礼见到了他爹柳津。柳津涕泗纵横:“你是我儿子吗?我怎么敢接受你的跪拜呢?”唉……
萧绎同志,侯景最担心的人物,在整个过程里,没有跟侯景打过交道,当然,他还派人运了二十万石白米去供应勤王军(供应他们无所事事的吃喝吗?),但是,当他听说宫城陷落后,就下令把白米全都倒入江中。
可悲!可叹!萧绎大概不知道这些白米对于穷苦百姓意味着什么吧!
报复与毁灭
这就是侯景从背叛东魏,到攻入建康、乃至占领宫城的全过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的高潮部分。
这是一次本不该成为动乱的动乱,因为,自始至终,侯景都没有强大的力量,要知道,涡水一战被慕容绍宗击溃,就几乎断送了侯景的主力,当他逃入寿阳时,手下也仅有数百残兵败将相随。同样的,自始至终,占据优势的都是南梁政府,即便在侯景攻入了建康,对宫城形成围攻之势后。
然而,一个东魏叛将,在丧失了主力,在南梁内部几乎没有朋友,也不具备任何政治根基的基础上,却成功的将南梁搅了个天翻地覆,这其中的一切,岂不容我们深思?这其中,有太多我们可以说的,当然,这许许多多归结起来,我们将会得出一个结论——南梁命不久矣。
然而,“侯景之乱”对南北朝局势的巨大影响,又岂是“南梁命不久矣”而已呢?事实上,这次变乱,给后来成功的收拾了南方乱局、组建了一个崭新政权的枭雄陈霸先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让这个新建的南陈政权,从一开始就带着基因缺陷,就势必要成为某个北方政权实现大一统的垫脚石。
“侯景之乱”的真正影响,乃是“北强南弱”局面的正式定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不妨细细道来:
其一,侯景之乱摧毁了南朝数百年来的统治秩序,门阀政治遭遇灭顶之灾。
关于这个情况,我们在前文也略有提及。由于萧衍同志的鄙视,侯景同志产生了巨大的逆反心理,当时便发誓要把王谢女儿配给家奴,而当他发动叛乱后,也果然对建康的豪门大族发起了致命一击,这些豪族或者为其诛戮,或者为其驱使,以至于“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余家,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门阀政治,几乎是东汉之后南方政治的代名词。从东吴开始,到东晋(东晋最初就是由王导整合了中原流亡士族和南方士族后建立的,四大门第“王、谢、庾、桓”兴盛一时,甚至桓玄最后还篡夺了司马家的帝位),到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本人出自寒门,也曾力图改变士族强盛、皇权弱小的现状,但其最终也只是收缴了士族的兵权,而不敢对士族的经济和政治特权发起挑战),再到南齐、南梁(南齐的建国者萧道成、南梁的建国者萧衍,都是“兰陵萧氏”之后,而“兰陵萧氏”则在刘宋的四大门第“王、谢、袁、萧”中占有一席之地),门阀的统治地位一直高高在上,无人能够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