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强南弱(第14/21页)
萧纪也不甘示弱,让部将侯叡兴建堡垒,对抗陆法和。
萧绎更慌了,萧纪丫的跟疯狗一样,老巢都快被人抄了,还不回去,真要命,怎么办呢?萧绎又写了封信给萧纪,请求和解,还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乖乖回巴蜀,随便你怎么折腾,我不管你,总成了吧?
萧纪回信——不成。
萧绎不放弃,继续写信给萧纪,表示,老哥我好歹痴长你几岁,如今因为削平了贼寇,承蒙大伙看得起,已经正位当了皇帝(公元552年十一月十二日,萧绎已在江陵称帝)。你如果愿意派使臣过来,我会欢欣等待;如果不肯,那我也只能不废话了。总之,我还是希望兄弟之间相亲相爱的。
这封信萧绎显然语调强硬多了,一开始还说井水不犯河水的,现在却要萧纪派使者来称臣,这其中的变化,就是俩字儿——底气。
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萧绎已经平定了陆纳的叛乱(陆纳是王琳的副手,王琳曾跟随王僧辩讨伐侯景,建立了很大的功勋,但到了建康后就自恃功高,难以约束。其后太极殿失火,王僧辩害怕受罚,遂诿过于王琳,王琳遂遭幽禁。由于王琳素得军心,他被囚禁后,副手陆纳带兵造反。最后还是萧绎放出了王琳,陆纳才最终投降)。陆纳投降后,萧绎就让他西去增援峡口。
第一封信,萧绎要井水不犯河水,萧纪不鸟他;第二封信,萧绎表示要萧纪称臣,萧纪的反应只能是——滚犊子!
萧纪硬气是挺硬气,但无奈,光嘴硬是没用的,还得战场上见真章。如今的形势,于萧纪而言,俩字——绝境。一方面,军队前进遭到了阻碍,作战多时,但却无法获胜;另一方面,尉迟迥持续围困成都,眼看成都就要hold不住了……所以,萧纪如今终于觉得堵心了,但是——咋办呢?
萧纪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求和!于是,萧纪派了手下乐奉业去萧绎那求和,大概意思,我想通了,就按老哥你刚开始说的办,我回巴蜀,你撤军,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如何?还没等萧绎回答,乐奉业又补了句:“巴蜀大军粮食缺乏,士卒伤亡惨重,陛下可以坐待其毙!”
前一句,是萧纪的意思,后一句,是乐奉业自己的意思。萧绎明白了,他让乐奉业带信回去——不成!
萧绎不同意议和,咋办?为今之计,只能速战速决了;要速战速决,就需要将士卖命了;将士如今思念故乡,怎么让他们卖命呢?萧纪认为,要重赏。
于是,萧纪用一斤黄金打造一个金盘,一百个金盘装一箱,足足装了一百箱(一万斤黄金),而白银的数量则比黄金还多五倍(五万斤白银),又拿出了种种锦绣毛毯,绸缎彩布;每逢作战,萧纪就把这些玩意拿出来给将士看,吆喝,说谁要是作战勇敢,东西都是你们的!
一开始呢,想必重赏之下是有勇夫的,但是,慢慢的,当兵的觉得不对劲了——萧纪这小子,玩的是望梅止渴的路数啊,金银财宝是老拿出来,但也没见谁得过啊!望梅止渴,玩一次可以,玩多了,不就遭恨了吗?
宁州刺史陈智祖为此感到忧虑,曾多次建议萧纪,让他把财宝全都散掉,以此招募勇士,结果萧纪根本不鸟他,然后,陈智祖就活活哭死了……以后,但凡有人有事请见,萧纪一概不见,回回称病,如此这般,军心离散,失败已成定局。
七月十一日,巴蜀发生叛乱,变民首领苻升击斩峡口守将公孙晃,并投降王琳。其后,谢答仁、任约(此公也是侯景降将)大破侯叡军,连破三个营垒,长江两岸十四个营垒遂全部投降。后路已断,萧纪这次是想回都回不去了,只能随波逐流,顺流东下,结果遭到了萧绎部将樊猛的追击,萧纪军崩溃,丧命长江的就有八千人,于是,樊猛将萧纪残余舰船团团包围。
在此之前,萧绎已经密令樊猛,要一个不剩,通通干掉。
于是,樊猛率军来到了萧纪的坐舰,萧纪当时慌得绕床乱跑,把装满金银的袋子乱丢给樊猛,还说,我用这个雇你,你帮我干掉萧绎!
樊猛冷冷的回答,把你干掉,这些财宝不都是我的了?
于是,樊猛杀掉了萧纪以及萧纪的幼子萧圆满。
于是,守财奴萧纪同学,就在九泉之下抱着他的金袋做他破敌的美梦吧!
萧纪死了,成都的情况如何呢?尉迟迥围困成都长达五十天,先击败了外围的援军(江州刺史景欣、幽州刺史赵拔扈等部),而城内守将萧撝屡次出击,也都被尉迟迥击退。萧撝无奈,只能派人请降,西魏众将都不同意,唯有尉迟迥表示可行,于是,尉迟迥接受了萧撝的投降。
八月八日,萧撝出城投降,巴蜀遂终入西魏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