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末日(第11/14页)

九月二十五日,元子攸在明光殿东厢设下伏兵,然后去通报尔朱荣皇子降生。于是,元徽骑着马飞奔而去,去了之后,便摘下尔朱荣的帽子,盘旋舞蹈,不久后,皇宫内臣相继来到,连连催促;彼时尔朱荣正跟元天穆喝酒,看到如此情形,便也不再起疑,于是便和元天穆结伙进宫。

此时,元子攸正端坐在殿,听说尔朱荣入宫,紧张得脸色大变,还是温子升提醒他,他才反应过来,但也难以控制,只能连连索酒来喝,并命令温子升起草大赦的诏书。温子升写完后,便带着诏书出宫,正在半道上,遇到了尔朱荣。

尔朱荣一脸狐疑:“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温子升心里咯噔一下,但面不改色,回答道:“圣旨。”

尔朱荣想了一下:“哦,那你走吧。”

今天是皇子降生,皇帝理应要起草诏书,昭告天下,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尔朱荣和元天穆进了殿。元子攸坐在东厢,面朝西方,尔朱荣和元天穆坐在御座右边,面向西南方。此时,元徽进了殿,刚刚行礼,伏兵一拥而上。

直到此时,尔朱荣才知道,坊间传言都是真的,他上当了,为今之计,死也拉个垫背的。尔朱荣毕竟久历战阵,平时又喜好狩猎,此时竟是临危不惧,一跳而起,径直冲向了元子攸。元子攸早有防备,迅速抽出了藏在膝盖下面的一把刀,而后全力朝尔朱荣劈下,尔朱荣猝不及防,应声倒地。

宫内一片大乱,而后,迅速恢复了平静,尔朱荣和元天穆倒在了地上,断了气,尔朱荣带到宫里的三十个卫士,也被伏兵一网打尽——胜负已分!

这是个奇妙的结局,尔朱荣本来有一百种办法获得胜利,但是,偏偏,他选择了一百零一种——他天真的认为,他和元子攸之间,还会有和平。

然而,政治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在最高权力的争夺上,只有你死我亡,没有中间路线!

白日梦

元子攸和尔朱荣两个人的胜负,已然分晓,但是,元子攸集团和尔朱荣集团的胜负,却还在未定之天。

得知消息后,尔朱荣的亲信立即赶往尔朱荣家。田怡表示要趁着宫门尚未警戒,立即进宫,诛杀元子攸。贺拔胜表示反对,说皇帝既然敢发动行动,必然有所准备,为今之计,不如先撤出洛阳,而后从长计较。田怡表示赞成。

当然,田怡很快就会发现,他被贺拔胜卖了,当尔朱世隆带着尔朱家族撤退时,原本信誓旦旦的贺拔胜,居然留在了洛阳……

跟着尔朱家族一块出逃的,还有个叫司马子如的。尔朱世隆当时准备带着人马回到北方,而后调集主力,前来决战,但是,司马子如表示反对,他认为,现在就撤,只能向对方展现我们的软弱,不妨一边撤退,一边调拨部分兵力据守黄河大桥,反攻洛阳,即便失败,也会向对手展现出我们的强硬。

尔朱世隆同意此说,九月二十六日,尔朱兵团攻击黄河大桥,并诛杀了叛将奚毅,入据北中城,威逼洛阳。

十月一日,尔朱世隆派遣尔朱拂律率匈奴军一千,穿戴丧服,抵达洛阳外郭城下,索要尔朱荣的尸体。

洛阳城内大为恐慌,元子攸亲登大夏门眺望,并传令大臣牛法向前解释。

牛法解释道:“太原王(指尔朱荣)效忠帝国不能有始有终,阴谋叛变,所以被明正典刑,但一人做事一人当,罪及一人,余者不问,你们若是愿意投降,官职爵位,皇上保证如以前一般。”

尔朱拂律回答:“我们追随太原王进京朝见,不意蒙此天下奇冤,我们不忍空手而回,愿带太原王的尸体而回,死而无恨。”说到动情处,尔朱拂律声泪俱下,悲怆难已,而手下的军士更是放声大哭,声震京城。

看到此情此景,连元子攸也有些感动,于是,他派朱瑞携带免死劵,出城去见尔朱世隆,要求尔朱世隆投降。

尔朱世隆对朱瑞说道:“太原王建立如此奇勋,对帝国忠心耿耿,尚且蒙此不白之冤,这免死劵上免死二字,又能如何让人相信?我们此行但为太原王讨个公道,报仇雪恨,绝无半途毁弃、投降奸党之理。”

朱瑞返回后,元子攸知道尔朱世隆绝难说服,无奈之下,下令招募死士,保卫洛阳,瞬息之间,便募得一万之众(洛阳百姓对尔朱家族恨之入骨)。

于是便跟尔朱拂律交战,结果是——失败。虽然是一万对一千,人数多出十倍,但是,尔朱拂律的部队毕竟久经战阵,非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可比。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真正的危险,并不在于没能战败尔朱拂律,甚至还不在于未能和尔朱世隆达成和解,而在于,尔朱拂律手下那声震京城的哭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