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民主时期的文学特征[1](第2/6页)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在这种长期而平静的富裕生活中享乐,使得他们的身心变得温和,从而使得他们在享受方面也会避开那些过于突然或令人激动的东西。他们追求的是享乐,而不是刺激。他们只愿意从享乐中感受乐趣,但不会为享乐而疯狂。[10]

从这些人写的或者为这些人而写的大量的文学著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文学似乎都是按照预先安排好的一个模式写成的。即使是那些最不起眼的作品,也需要在微小的细节上费力加以润色。这种文学在所有方面都显示作者的技巧和功力。每一种体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规则。这些规则不允许被改变并与其他题材相区别。

在这种文学中,文体与思想、形式与内容的重要性几乎相同,而措辞必须文雅、规律和一致。语气必须有威信,极少采用欢快的笔调。作家关注更多的是作品的完美程度,而不是作品的数量。

在文学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其中的成员都生活在自己的这个文艺小圏子中间,他们写作时想到的基本都是自己生活其中的这个圈子的事物,所以常常把外界因素忘得一干二净,写作风格变得虚假而枯燥。他们把自己限定在只有他们自己使用的烦琐的写作规则中,不知不觉脱离了人们的一般思维模式,最终也将脱离现实。

在语言使用上,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通俗的语言,使用那些与通俗语言相去甚远的贵族化的语言。

在贵族制社会中,这一切便是文学天然的坟墓。

任何一个与人民保持距离的贵族阶级都会变得软弱无力,这一现象既出现在文学界,也存在于政治界。[11]

现在,让我们把硬币翻过来,看一看背面。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民主社会。无论是这个社会的古老传统,还是现代文明,都使人感到可以获得精神方面的享乐。在这里,各个等级混合并形成一个整体;知识和权力均已无限分割,而让我说的话,我敢说已经分散到各个角落。

在这里,形形色色的人都要求在智力活动方面满足他们的希望。这些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文平参差不齐,但是都喜好精神享乐;他们与父辈或祖辈都不同,并且他们自身也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因为他们的住所、情感和财富都一直在变动。因此,在精神上,他们彼此不仅没有由于传统和共同习惯而联系起来,而且通常也没有彼此交换意见的耐性、意愿和时间。

这些人通常其貌不扬,并且容易激动,而作家往往就是在他们当中产生的,并且是依靠这些人而发迹和成名的。

显而易见,要想在这样的民族的文学当中去找贵族时代的读者和作者都一致承认的那些严格规则,哪怕只是其中的少数几个,也是徒劳无功的。这样的民族即使在某一时期同意采用这些规则当中的某几个,也不能断定它以后仍会如此,因为在民主国家里,每一代新人就如同一个新的民族。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你几乎无法迫使文学去服从狭隘的规章,并且,这样的规章也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在民主制度下,不是每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受过文学教育,而且那些在搞所谓的纯文学的人,大部分也都是在同时涉足政治或其他行业,他们通常只是时不时抽空去体验一些精神上的享乐。因此,对他们来说,生活中的主要乐趣并非来源于这种享乐,这种享乐仅仅是对终生劳碌的一种暂时性的和必要的排遣。这样的人肯定无法深刻地理解文学和艺术,甚至还没有达到足以欣赏文艺之美的地步。他们很难体会文笔的微妙差别。他们只花很少的时间进行写作,所以都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写作时间。他们喜欢那些价钱低廉、很快可以读完并且浅近易懂的书籍。他们所追求的美,是那种他们一看就入迷和可以随时欣赏的浅显的美;而他们特别需要的,是那些让他们有新鲜感和出乎他们意料的东西。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既有冲突而又单调的现实生活,所以他们所要求的,是使人能产生感情冲击的东西,是使人惊奇的妙笔,是真伪明显、立即感动他们和仿佛有一股力量在驱使他们马上动笔的故事情节。[12]

我觉得已不需要再赘述,不用解释,谁都可以知道我以下将要说的东西。

总而言之,贵族时代的文学喜欢描写秩序、规律、科学和艺术,但民主时代的文学却与之不同,通常来说,它不注重形式,有时甚至轻视形式。在文体上,它通常显得杂乱无序,冗长而啰唆,但几乎又总是热情奔放。它的作者们往往文笔细腻,并且喜欢追求快速。因此,从数量上来看,短幅作品往往多于巨幅长篇,作者靠的是才气而不是实学,作品常常富于想像但是缺乏深度。你可以在这种文学中看出一种粗野的,甚至是蛮横的力量在统治着思想,不过作品却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产量非常惊人。与其说作家们追求的目的是使读者获得快速的慰藉,还不如说是使读者感到惊奇。作家们追求的不仅是让读者享受到乐趣和美,还要让读者感到激动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