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第2/4页)

但这并不妨碍他每到当班的时候英姿勃勃地登城。他的工作,应该是城门或城内的警备。

你可以想象一下 ——这样的一个父亲,在炎热的午后,牵着盛装模样的我,走在从牛込往御濠端的路上的情景。

半藏门到樱田门沿护渠的一路被叫做三宅坂,是因为路上有三宅对马守的大宅。而这个三宅家的附近,就是播州明石藩松平兵部大辅大人的宅子。冠松平姓氏的大名,纵观武鉴可谓比比皆是。但说到这位兵部大辅,那可是越前的名门,石高八万石,可要讲到规格排场,却是十万石级别的。

父亲站在大宅的门前,熟络地与门卫交谈着什么。我一直觉得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武士。因此手持六尺棒的门卫的口气,听在我而耳里简直就是不成体统。不仅如此,似乎倒是父亲在他们面前显得更卑微一些。两人一来一往之间,时不时有其他武士从门里走出,父亲则是一一向他们点头鞠礼。

终于,我们被带到了门续上的一个类似御用部屋地方,那里并不属于主屋。有人端来了粗茶,候了没多久,一个看着还算有些派头的武士走了进来。父亲看到他,立马恭敬地低下了头,还不忘让一旁的我也拜了下去。然后他就口若悬河地说了起来。

什么大热天的如何如何啊,什么次男因为出生在正月元旦那天,所以取名一云云,总之就是各种寒暄。

父亲对面那个武士,在我一个孩子的眼里看来也没什么特别威严的感觉。年岁上也比父亲小了不少。父亲娶妻晚,中年得子的他那时候应该已经四十出头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小房间密不透风过于闷热的原因,反正整个人不太痛快。年幼的我心里掩不住的焦躁 ——堂堂德川御家人,凭什么要对一个大名家臣点头哈腰?我这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不说场面话不低头的气性,说不定就是那一刻养成的。足以见得当时的我,对父亲的行为有多么不齿。

请完了安,父亲从怀里摸出一个用半纸裹着的纸包,迅速推到了武士的跟前。关于那一包东西,父亲似乎并没有多提什么。

类似“小小意思……”或者“可喜可贺”的话到底有没有我也记不清了,总之拿出东西后,父亲抓起我的手腕,一句告辞也没有就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说到底就是贿赂嘛。就算这类东西是不可避免的礼仪,终究还是有碍公平的行为,因此偷偷摸摸地进行才是应有的做法吧。离开的时候,父亲一改来时对门卫的热情劲,二话没说就出了大宅。

你说说看,幕府御家人为何要向大名的家臣行贿?这道题还是有点难度的哦。

哦?的确如此啊。

代替上司跑腿么。一般来说都会往这个方向想吧。可无奈我那父亲却是个与世间权贵八竿子打不到关系的小官吏。

不跟你卖关子啦,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我父亲原本是在兵部大辅大人家中奉公的一名中间。中间 ——也就是下仆。当然不可能是武士。甚至连有正业的町人都谈不上。他们被叫作奴或折助,应该算是个受人轻视的低贱职业了。不是武士,所以说连家臣也算不上。这群人如果闹出了点什么事儿,往往会搬出主人的名号,还会煞有介事地学着武士的口气说话。如此狐假虎威的嘴脸,在江户市内可不太受人待见。

他们在随同主人出行时,会身披背后绣有家纹的深蓝色法被,腰缠柿色三尺带,掖起下摆露出光腿再穿上草鞋。那模样看着也有那么几分勇猛生气,然而他们平日里的工作却黯淡无光,与小工没什么区别。不论是穷酸御家人家的,还是大名家的,中间差不多都这样,没几个干得了正事儿的家伙。

不过我父亲好像跟他们不太一样。他能读会写,脑子也好使。而且从他那体格来看,想必也是膂力过人。在明石藩的大宅工作的日子里,他成了那群有形无相的中间的核心人物,也就是中间的头头。

他家主人应该特别看重他吧。至少在我所经历的时代里,很少听说有中间在大名屋敷长年奉公的。毕竟大名与旗本御家人不同,有参觐交代[2]的制度。当主回到自己的辖地后,江户这边留下的武士就少了,奉公的下人就会余出来。可到了当主在府[3]期间,又会需要人手。尤其是参觐道中时,奉公人要没个一两百的可不成。

这种情势下,雇佣奉公人时一般会事先定下期限 ——有一年半载的,也不乏一个月三个月的,甚至还有为了给行列撑场面只在当天雇来的。

要管住这样的一群中间,没两把刷子怎么行。虽然中间的佣金按当时市价的话,就算是一年期的也不过三两,不过恐怕父亲那份远不止那么多。

尽管如此,按理说区区中间也不可能买得起天下御家人的株。若是国表[4]的足轻株倒也罢了,可要连名带家的买下幕臣头衔,就算只是个三十俵二人扶持的御先手组同心,那也少不了得花上好几百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