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避开冲突危险区(第4/5页)

+•延伸思考

很多事情,都不是当事人可以决定的。但是要让人“听天由命”,也得把这个“命”究竟是怎么回事说清楚。因为最让人抓狂的,是缺乏背景信息,觉得自己被人摆弄。一旦讲清楚大家都没办法,以及为什么没办法,情绪也就没那么激动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那些让我们觉得不通人情的规定和决定,背后其实都有某种理由。如果在沟通的时候,你能习惯性地加入前因后果,尽可能补充些细节和解释,就会让别人觉得更容易接受。

别人DISS你,千万别入坑

层次高的人,

才有不跟别人一般见识的心境。

这不是妥协,而是特权。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个大龄单身女博士,经常有人跟我说:“女人学历高没用,很难嫁人的。”我该怎么回应呢?

常见的说法:“我至少还是个博士,不结婚又怎么了?”

更好的说法:“你会这样想,很正常。”

?•为什么要这样说

面对负面的刻板印象,或是各种职业、地域、年龄、性别歧视,不管是生气地怼回去,还是试图讲道理,都没有跳出对方的打击范围。

因为,当对方歧视你的时候,心里已经预设了你“一定会在意”。所以,如果你怼回去,他就会觉得是戳中了你的痛处,你很介意被这样说,才会勃然大怒;而如果你冷静地试图讲道理,他就会觉得是因为你很在意这件事,才会大费周章地自我辩解。

想象一下,当对方嘲笑你是“剩女”的时候,如果你反唇相讥,对方会觉得你急了,可见你也很在意嫁不出去;而如果你摆事实讲道理,说现在不嫁人其实也没什么,对方又会说:“我不过就是说说而已,你那么紧张干什么?”

是不是很让人生气?对方的这种做法就叫“两头堵”。也就是说,无论你是愤怒反击还是冷静说理,都会被看成是对这种歧视的认可。

那么,面对歧视,难道我们就只能默不作声吗?当然不是。面对歧视,更好的做法是站到更高的层次,对其进行“降维打击”。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简单地回应对方:“你会这样想,很正常。”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降维”呢?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的眼界比较低,讲的话水平自然也不怎么样,你这种层次的人,当然只可能这么想,我连反驳你都觉得没必要。”

这样一来,你的位置,就不是在同个层次“反驳”对方,而是在更高层次“同情”对方。指出对方是在比你低的层次上说话,这就是所谓的“降维打击”。而既然已经不在同一个层次,当然也就跳脱了对方的“预设”——他既没戳到你的痛处,也没让你表现得很在乎,反而是让自己落到下风。

进一步来说,如果你这样讲,对方很可能就会反问:“说我这样想很正常?你这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你就可以顺着他的话,讲清楚自己的立场。比如:“很多人觉得女孩子学历高,嫁不出去,这样想很正常。因为在他们生活的圈子里,大多数女孩子没有自己的事业,嫁个好人家是唯一的出路;反过来说,很多男生本身层次也不高,害怕女孩子太有本事,会让自己自卑。处在这种生活层次的人,当然会觉得女孩子读太多书不好啊!”

这种程度的反驳,针针见血、拳拳到肉。你一没动气,二没自辩,反倒是很温柔地替对方“开解”,表现出包容的风度。而这样的鄙视,才是最让对方难受的。进一步说,这种反击的方式,其实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你既可以不动声色地噎得对方说不出话来,也可以真的表现出善意,耐心地向对方说明为什么他不理解你。

总之,社会上总有一些人由于见识比较少,或是特别冥顽不灵,有一些荒谬的成见。面对这种成见,你首先应该知道,你没有义务解释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没必要一一反驳他们。层次更高的人,才有不跟别人一般见识的心境,这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特权。

+•延伸思考

这个说法,其实不只针对歧视。面对所有的“不了解”,都可以用这句话应对。

说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如果你是高冷的人设,语气应该是平静中带着一丝鄙视,鄙视里带着一丝谅解,谅解中带着一丝真诚。当然,你也可以面带微笑耐心解释,既可以话里有话,也可以完全真诚。这完全取决于你觉得对方是不是不可救药。

为什么给我看病的医生很冷漠

医患纠纷往往是由于沟通不良,

而沟通不良,往往是因为不理解彼此的立场。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去看牙医的时候,医生跟我说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拔掉,另一种是装牙套。但我问医生哪个比较好,他只是跟我说各有优势,死活不愿意明确地给我建议。这医生态度也太差了吧?我该怎么说,才能让医生告诉我怎么做比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