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既然尴尬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会说话”就一定意味着善于化解尴尬。本节选取了六个典型场景,分别是被贴标签、被表扬时不知如何回应、想拉近关系却被拒绝、和上级单独相处时不知该聊什么、重大场合不知该怎样发言等,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尴尬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难题吧。

用悬念破执念

我们反感被人贴标签,

但又习惯先贴标签,再去感受。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北方人,但是完全不会喝酒,所以在应酬的时候就会很尴尬。对方一旦知道我是北方人,就一定坚持认为我很能喝,不喝就是不给他们面子。我该怎么办呢?

常见的说法:“我是北方人,但是真的不会喝酒。”

更好的说法:“你看我像哪里人?你确定?”

?•为什么要这样说

大脑是喜欢偷懒的,也就是说,我们经常会不假思索地在第一时间给人贴标签,把习惯性的刻板印象加在他人身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地域歧视。一旦你自报家门,别人就难免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再想澄清就会比较困难了。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个标签,那就别等贴上来之后再撕,而是要在别人给你贴标签之前,让对方产生“这个标签真的适用吗”这样的怀疑。只要对方心里隐隐有一丝不妥的感觉,再来说明“情况不是你想的那样”,就会比较容易。

以喝酒为例。酒精代谢能力当然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细想,一听到“北方人”这三个字,脑海里就直接蹦出来“能喝酒”“不喝就是瞧不起我”。所以,在你说出“我是北方人”这句话之前,为了破除对方的执念,不妨给他们设计一个悬念,让对方对于自己的判断产生不确定的心理。

比如,对方问你哪里人,你可以先卖个关子,问他:“您看我像哪里人?”如果没猜对当然更好,就算猜对了,你还可以继续问:“您确定吗?”

这里的关键,就是通过猜测让对方有迟疑。因为一旦他自己也犹豫了,就意味着,其实他觉得你这个人是不好归类的,这样你接下来就好办了。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北方人”,你再说自己不会喝酒,听起来就没那么刺耳,再拿这个标签逼你,就是撵鸭子上架了。

当然,有些人不喜欢卖关子,有些地位或者辈分比较高的人,你让他去猜也不合适。但是原则是一样的,那就是在亮明标签前,给对方留下悬念,让他对这个标签产生怀疑。比如,同样的意思你还可以这么表达:“您问我是哪儿人?一眼看不出来吧?其实我是××人,不过不那么典型啦!”这里没有反问,但是“一眼看不出来吧”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提醒对方,不要拿地域给你贴标签。

进一步说,面对一个事物,我们既可以先下结论,再去感受,也可以先去感受,再下结论。前者比较容易被成见左右,后者则比较客观。而你要做的,就是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别人慢点下结论,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这很像是品酒里的“盲测”,也就是不看标签,把不同产地和价位的葡萄酒,放在同样的杯子里进行品鉴,这时候尝出的味道,才是最真实的感受。

总之,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先看标签,再去感受。而当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标签时,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让对方先去感受,再形成印象。一句“你猜”或者“你觉得呢”,可以暂时把标签隐藏起来,换取对方用无差别的中立视角审视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接下来,即使对方仍然觉得你就是标签所注明的那样,至少中间已经经过了一轮不带成见、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察和思考,对你的刻板印象也就不会那么执着了。

+•延伸思考

用悬念破除执念,目的不是让对方猜谜,而是利用这个猜测的心理活动,让对方不再只用刻板印象给你贴标签。只要对方意识到,其实他一眼也看不出你是什么样的人,在接下来的相处中,就会用更客观更中立的视角来看待你。

此外,这个设置悬念的说话技巧,除了帮你避免被标签化,也可以让谈话变得更有趣味。比如,在两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对方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了展开更多的话题,你可以反问:“您看我像做什么的?”或者直接说:“很多人都猜不出我是干什么的,其实我是……”

不管是让对方猜测(适用于比较轻松的场合),还是先铺垫一句“很多人都猜不到”再直接给出答案(适用于比较严肃的场合),原则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淡化自己身上的标签,避免有可能的刻板印象。

被人表扬,该怎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