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翻译腔又及你为什么读不懂翻译小说(第3/3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谈话结束后,我认真思考了朋友的话。人类在大脑思维时会有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如果用语言思维,那么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用他们平常最熟悉的语言去思考,河南人思考问题时候满脑子河南话,广东人思考问题最方便的是用粤语。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大家在阅读文本时,可能会用普通话思维,可至少都是纯正的汉语,短句子,表达灵活,不那么讲究语法结构。但是翻译腔则不然,它既不是乡音,也不是普通话,而是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会使用的语言体系,它要求读者经过特别的翻译作品阅读训练,有大量阅读翻译作品的经验,才会熟稔掌握这种和我们日常口语完全不同,充满长句子、倒装句等等的语言体系。于是这就注定了它将失去广泛的读者基础。就像我的朋友,她是学戏剧文学出身,对中国文化比较熟悉,因为从小读翻译作品比较少,她是没有形成翻译体的语言思维体系的,所以很多东西对她来讲就有阅读障碍。读起来老得停下来翻译成中文,就自然是很疙疙瘩瘩的觉得隔膜。

坦率地讲,我自己在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也特别爱拽翻译腔,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反正就我自己来说,确实是因为觉得这样写作特别有范儿,因为还真的是只有读过很多大师翻译作品的人,才能够把这种翻译腔运用得惟妙惟肖。但现在我却觉得,自己当初喜欢拽翻译腔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文底子不好、英文也没学好的缘故。真正精通英文和中文的人反倒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张爱玲和钱锺书,他们都精通英文,但是当他们写小说时,都是地地道道的中文写作。我也是在毕业了几年,又写了几年之后,才重新反省自己,下决心要用中文写作的,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真正明白了英文的建筑美和中文的灵动洒脱。自从我抛弃翻译腔,改用中文写作以后,我觉得写作这件事让我更开心了。因为我从前只是使用中文,现在则渐渐爱上中文,爱中文如中文所是,知道它的伟大,写起东西来,觉得底气足了,不再像从前那样拿腔作态,因此写作带给我的幸福感也更多了。相信自己母语的魅力,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自信吧。我就是敢用最朴素的大白话写作,不怕让人看得懂。这种自信也是了不起的中文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