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翻译腔又及你为什么读不懂翻译小说

前些时日和写作的朋友闲聊,说到一个作者如果能学好一门外语,对他用纯正的中文写作会有很大帮助,朋友很不以为然。但这个问题太复杂,没法用一句话两句话解释清楚,索性开篇动笔,把这些想法整理出来。我不是学者专家,只是作为一个学过英文、做过基础英语教学,并且现在用中文写作的作者的一点个人感悟,记录并分享在此,权当是给爱好写作、学习英语的朋友们做个参考,有不当之处,还望读者谅解包涵。当然我也只是学习过英语,所以下文中所列举的翻译腔的例子,主要是以英语翻译腔为参考,不再另作强调。

要想说清楚什么是翻译腔,我们首先得从什么是英语开始。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从我自己学习英文和教书的过程中得到的体会,我觉得许多中国学生学不好英文,其实和从根本上没有弄懂过这个问题,甚至从来不知道有这个问题存在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开始学英文,一猛子扎到了茫茫的单词和语法的海洋中,不停地背课文做卷子,可最后还是把英文学得一头雾水,千头万绪总也理不清。

那么英文到底是什么呢?我上大二的时候,我的翻译课老师说,英文是一种结构性的语言。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内藏的玄机,我是在很多年后教书的时候才真正领悟到的。所谓结构性的语言,其实解释起来是很简单的,即英语是利用句子的结构来表达语态和时态的。这点和我们中文大不相同,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我游泳”这个句子,如果用中文来表达时态,只要加上时间即可,“我明天游泳”,“我昨天游泳了”,“我正在游泳”。但是在英文里,却是要用整个的句子结构来表达时间的,“I'm going to swim.”“I went to swim.”“I'm swimming.”所有的英语时态,都是通过一种句子结构来呈现的。而在英文中,“today”“tomorrow”“now”这些词的存在,也并不会从本质上影响人们去理解动作发生的时间,它只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或者强调时间。这和中文的表达方式非常不同,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用中文表达,句子的结构大同小异,没有这些确切表述时间的词,“了”这种语气助词,你不知道游泳发生的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不仅时态是这样,英文里的语态也是通过结构来表达,疑问句有疑问句的结构,虚拟语气也有虚拟语气的结构。在中文里,“她去游泳。”和“她去游泳吗?”只需要一个语气助词和标点符号的转换,但是在英文里,就需要把陈述句的结构换成疑问句的结构。

作为一门讲究结构的语言,英语的语法是非常严谨的,在这样的结构下,英语有一种建筑般的稳定和层次感。举个例子来说吧,当一个复合句,它的主语是一个很长的完整的句子时,通常这个主语会被放到这个复合从句的后面去,而原来放置主语的位置,会用“it”来作为形式主语代替它。对于语法上这样的要求,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用长句子作为主语,那么这整个复合句的结构就会显得头重脚轻,句子的结构会失去平衡,不稳定,好像是倒立的金字塔,根本没有根基,立不住。因此就要改变一下它的结构。把长句子挪到后面,主语用“it”来代替,头小,底座大,头轻脚沉,这样一个句子重心就稳定了。

正因为英文是如此讲究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因此英文这种语言是特别适合长句子的写作的,它的结构清晰,逻辑缜密,可以一个从句套一个从句、一个从句链接一个从句地写出非常复杂的长句子,但句子和句子之间,又可以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把很多意思叠加在一起表达,却丝毫不乱。像乔伊斯这样的语言大师驾驭语言,可以做到整整两页纸只写一段话,这一段也只有一句话。他能做到从句套叠从句,搭建出一个一句话的迷宫,你如果像拆枪一样把它拆开,又会发现它的意思,所合乎的语法都丝毫不乱。

相比英文的这种严谨的语法,中文的语法就没有这么严谨和系统了,我们在中学时学习的稍微系统一些的中文语法,都是语言学家在四十年代以后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我个人看来,相较于英文严谨的结构来说,中文是一种任意性比较强,非常写意和随心所欲的一种语言。如果英文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宫殿,中文就好像天上的流云,地上的流水。之所以没有那么讲究结构的稳定,是因为它本身就不靠结构来表达。

也正因为重表意,不十分讲求语法严谨、结构稳定、逻辑关系完整清楚,所以从根本上说,中文就不像英文那样适合长句,而是一向以短句表达为主。口语表达自不用说,书面表达也是如此,大家可以回想我们当年学过的文言文,那是最初的中文的书面语言,多么短促有力,简洁明了,多么有魅力。一篇《荆轲刺秦王》只有几百个字,却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即便是后来白话文兴起,以短句表达也是中文本身重表意的性质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