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撒哈拉沙漠(第20/22页)
还有一种运动项目称作“法尔加维也”,在阿拉伯语里是值得一看的意思。这个运动项目的内容是由两只经过专门训练的公骆驼进行格斗。一只公骆驼全身都在戒备之中,突然间颈、身并用,想以此击倒它的对手,观看比赛的人们围成一圈为其助威。当两头势均力敌的骆驼碰到一起时,战斗一触即发,比赛开始的号令一响,便彼此不管不顾地开始疯狂地嘶吼、追逐着,时而头顶着头,时而又脚踩着脚,时而脖子缠着脖子,张口互咬,总之一旦交锋,两只骆驼就死死缠住对方不放,颇有一番不见输赢誓不罢休的架式。几秒钟之后,为了不伤害到自家骆驼,在已看出胜负但将要分胜负之前,主人便会把它们架开。别开生面的斗骆驼比赛将联欢活动推向了高潮。
除了两场传统比赛、斗骆驼、捕猎、剑舞、井边吟唱、米阿加夫球(与曲棍球极为相似的比赛)、杜兹传统婚礼队伍、等待在热灰里焖熟的面包等以外,撒哈拉联欢节还特地邀请了一些传统的手工业艺人前来为观众们献艺表演。比赛的广场上悬挂了各种宣传画以及标语牌,它们体现着人们的愿望、变幻着沙漠的生活,撒哈拉联欢节用几个小时表达着数千年。
傍晚,夕阳向西缓缓倾斜而下,欢乐的夜晚延续着赛场上的火热气氛,人们的情绪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加高涨。围坐在熊熊的篝火旁,用来烧火的树枝在火焰中啪啪作响,没有人注意这些,因为人们正在欣赏奔放有力的阿拉伯舞蹈、悦耳动听的民间音乐,同时,又不忘品尝阿拉伯的传统烤羊肉,在这无关风月的残酷沙漠中尽情享受着这独有的欢乐。整个杜兹小镇沉浸在了欢乐与喜庆之中。
三毛的沙漠趣事
悬壶济世的神医三毛
当时三毛所在的撒哈拉是一个落后而贫瘠的地方,尤其是医疗设备方面,对于生活在沙漠中的撒哈拉威人来说有病不去看医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特别是撒哈拉威女人,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倒是深深的扎根于她们身上,并且一直努力的贯彻到底。
“想不到此地妇女全是我的同好,生病决不看医生,她们的理由跟我倒不相同,因为医生是男的,所以这些终日藏在面纱下的妇女情愿病死也不能给男医生看的。”
于是稍微具备点初级医疗知识,并且药品配备齐全的三毛成了附近生病妇女的免费医生。
三毛会治皮肤病,邻居姑卡在出嫁前半个月出了点小毛病,腿上长了个小东西,而且那个小东西的体积与日俱增:
“初看时只有一个铜板那么大,没有脓,摸上去很硬,表皮因为肿的缘故都鼓得发亮了,淋巴腺也肿出两个核子来。第二天再去看她,她腿上的疖子已经肿得如桃核一般大了,这个女孩子痛得躺在地上的破席上呻吟。”
看医生是肯定不行的,这里的女人就算病死也不找男医生看病。于是,三毛突发奇想,用中国药方黄豆来为姑卡治疗,居然奇迹般的治愈了:
“那一日我将黄豆糊擦在姑卡红肿的地方,上面缠上纱布,第二日去看疖子发软了,我再换黄豆涂上,第三日有黄色的脓在皮肤下露出来,第四日下午流出大量的脓水,然后出了一点血,我替她涂上药水,没几日完全好了。”
三毛救活了将死之人,当然,事实没有这么严重,也没有这么夸张。邻居哈蒂耶的表妹来了,但据哈蒂耶说,表妹正在死去,所以需要三毛的帮忙。看到那个女孩时,的确是一副将死的样子:“看见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女孩躺在地上,眼睛深得像两个黑洞洞。”但是除了比较瘦、比较虚弱以外,这个女孩一切都很健康。三毛知道了,这个女孩只是极度营养不良的典型罢了,喂饱就没问题了。就这样,神医三毛又再次妙手回春。
三毛悬壶济世了很长一段时间,当过接生婆,做过兽医,甚至客串牙医,每一样都做的风生水起,不过最终,由于荷西的极力反对以及三毛自身条件的限制,三毛终于放弃了医生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多了些愉快的回忆。
蜜月旅行的甜蜜三毛
三毛与荷西结婚了,婚后的蜜月旅行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两人驾驶着租来的吉普车,出发了。
旅行的第一站是荷西的工作单位——德国克虏伯公司下属的摩洛哥磷矿厂:
“坐在公司的吉普车上,我们从爆矿的矿场一路跟着输送带,开了一百多里,直到磷矿出口装船的海上长堤,那儿就是荷西工作的地方。”
眼前的情景让三毛联想到了007,又把自己比做邦女郎,最后还不忘把荷西及其公司打趣了一番,非常吵闹,也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