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6页)

那年秋天砍倒了大庄稼,再没有什么遮挡眼目时,人们站在裸露出了肌肤的大地上,一下子就看到了土窑顶上的那株树。它还不太粗壮,当一阵秋风掠过时,它羸弱的腰身就会微微弯曲,没有泛黄的叶片翻飘出一团水光。这棵树长得飞快,第二年,干旱已经对它束手无策,因为它伸展的根梢能够汲啜到了南塘的塘水。第三年,它在冬天里落尽叶片巍峨起身躯,独自面对呼啸的寒风就像窑体本身一样屹立不动;或者说,它业已成了土窑的一个器官、肢体,是土窑本身在长大。尤其是夏天,这株蓊蓊郁郁的楮树枝叶披拂,完全遮没了土窑,远远看去就像旷野里的一头暗绿色的巨兽。

现在咱们该说说那头麒麟啦!那头麒麟早等得不耐烦了,它在黑暗的水底整装待发,一待就待了不知多少年,只等着在一个熹微的黎明一声又一声鹑哨吹响,它才能像战马听到了檄角一样,呼隆一下驰出塘水,抖搂满身的亮晶晶的水珠,朝着东南方向腾空飞去。吹鹑哨的那两人不是嘘水村人,否则他们就不敢半夜里就往南塘上跑,并且像猴一样蹲在塘堰上,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也同样在盯着他们的老窑——前头说过,这些村子都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村子,外村的人很少知道嘘水村的传说(传说是一个村子秘史的一部分),很少知道南塘,即使知道也是个皮毛,也仅仅是说说而已,谁也不会去当真。加之这两个喜欢鹌鹑喜欢得要命的人和嘘水村不一个村也不一个大队甚至也不是一个公社,他们是楼蜂偷鸡的那些村子里的人,和嘘水村仿佛不待在一个地球上,所以他们什么都能想到就是没想到鹑哨一响鹌鹑没飞起来,飞起来的倒是一头他们从没见过的怪兽。是一只鹌鹑引导他们走向南塘的,他们两人正结伴而行,忽然在离他们不足三间房子那么远的田野里,一只壮实的灰鸟从地面上倏地弹射出去,带着诱人的风响高高低低地在空中划出几处优美的弧段,然后变成一个小小的像星星一般闪闪发光的黑点准确地降落在土窑上。他们虽然年轻,却是玩鹌鹑的老手,他们这会儿就走在去嘘水村找人斗鹌鹑的路上,他们一眼就看出了那是一只鹌鹑,从起飞的架势和翅尖划开空气的声音里,他们还断定那是一只“老嚓”(公鹑),一只前景无限的老嚓。二话没说,他们就向南塘走去,而且他们决定一旦侦察好地形,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实施他们和这只幸运的鹌鹑相见恨晚的约会方案。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南塘的东侧竟还有一小片棉花地,而且枯萎的棉花棵子还没有拔除,初冬的风一吹,棉花棵子互相的摩击声比弹琴更动听——对于逮鹌鹑来说,这可是天造地设的好场地。棉花地不大,只有四五间房子那么大,但这已经足用,真大了还不好,他们支起的“地网”没有那么长。两个人指着老窑,断定刚才那只鹌鹑就藏在那株楮树下。鹌鹑不可能站在楮树的哪一根枝条上,因为这种鸟天生和树没缘分,它的脚爪太生硬光滑,不像一般的鸟那样能把稳树枝,所以它只能贴着地面跑来跑去,飞来飞去,再顺势发挥其伟大的才能——斗架,从而让人(这种像水拖车一样对一种事物痴迷得没魂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没有消失过,他们仿佛就专为这一种事情所生,他们不知道也不想去知道这种事情有没有意义,对他们来说热爱的本身就是意义)捕捉它,玩赏它,然后在失去发动战争的能力后再宰掉它(实际爱好和平不能斗架的母鹑在刚刚捕捉到的时候就被马上宰掉)。

这俩人在其后的一整个下午心都没在斗场上,没像以往那样悬在颈毛高耸怒脉贲张的鹌鹑的尖喙上;他们的心被南塘上的那只鹌鹑啄走了,他们觉得已经远离了斗场,已经看见了那只鹌鹑被鹑哨招引一程一程地飞近了棉花地,终于飞入了棉花地——于是他们从隐藏的地方一跃而起,从棉花地的一端向另一端驱赶;于是那只鹌鹑(最蠢笨的鸟!)顺着棉花垅子飞奔,直至一头撞进田头贴地支起的地网里。这俩人当然不可能在嘘水村的斗鹑场上泄露南塘里有鹌鹑的消息,那样那只鹌鹑就不属于他们了。他们没向嘘水村的鹌鹑爱好者们提起南塘一个字,只是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挺进南塘。在南塘深浓的夜色里,他们收拾停当所有捕捉的家什,立即就埋伏在头天选好的塘北堰的一处土堆后头吹响了鹑哨。平坦的塘水看上去微微有点发青发蓝,有时又白光闪闪,在静默中蕴藏着千变万化。太阳还没有翻边,紫色的晨雾围裹着一个又一个的村落,那些被树木遮掩因而参差不齐的村落远远近近地连作一体,猛一看像一圈灰青的围墙,围着以南塘为中心的这一片田野。田野里是一块连一块的麦田,冻得瑟瑟作抖的麦苗缩紧身子趴伏在地面上,已经有点失去了绿色,像是涂抹的一层薄薄的油漆。鹑哨紧一声慢一声,“瞿、瞿、瞿……”把母鹑的呼唤声学得惟妙惟肖,那只老嚓有点耐不住了,这么静谧而广阔的黎明,不能不让它对发出这么动听声音的母鹑想入非非,它终于消除了诸多疑虑,“咔咔嚓、咔咔嚓”地发出了应答。它竟然还在那座老窑上!两个人惊奇得不得了,眼睛死死地盯住老窑,老窑倒是没丝毫动静,就是这时候,南塘里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呼隆声,应和着这巨响,从远远的地平线上逸出的太阳的光芒哧溜一声照射向这里,给那头抖擞身子的乳白麒麟布上了一层炫目的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