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村里的童年(第3/5页)

艾玛经常给孩子们讲她过去的故事:教区长,她在教堂庭院的家,唱诗班的人晚上拿出乐器排练的情形,她爸爸在里面拉小提琴。

她更喜欢给孩子们讲的是在另一个教区长家做保姆的故事:

教区长名叫约翰•斯通,不富有,家里房子也小,但还是请了三个佣人:一个厨子,一个女佣还有保姆艾玛。房子里住了教区长和妻子,九个孩子,三个佣人,还有三四个男学生。一天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定居的亲戚来英国探访,他们鼓动保姆艾玛一起去澳大利亚。艾玛本来都下了决心去的。结果之后的一天晚上大家不知为什么闲聊到了蛇,讲到澳大利亚的平房和花园常有蛇的踪迹。“有蛇?那我就不能去澳大利亚了,我忍受不了那可怕的动物。”艾玛说。

最后艾玛没离开英国,而是结婚了,变成了埃德蒙和劳拉的母亲。劳拉和其他孩子们都很庆幸,如果当时妈妈选择离开英国,就没有她了。

不过仿佛澳大利亚对艾玛有一种奇妙的召唤,后来她的二儿子成了昆士兰的一个果农,一个外孙如今是布里斯班的一个工程师。妈妈说这一大屋子人都特别欢乐,晚上在客厅里合唱。

教区长约翰•斯通家的小孩子总是相亲相爱谦逊有礼,从不无理取闹或自私自利,是艾玛家所有孩子的榜样。

但劳拉记得最后一次去拜访他们家时,一个年纪大些的男孩揪她的头发,冲着她做鬼脸,把她的玩具娃娃埋在果树下,还偷了厨子的围裙挂在脖子前装教皇。也许这家孩子在保姆艾玛离开后品行变坏了。最后是约翰•斯通家的大女儿莉莉小姐送他们离开的,莉莉小姐当时十九岁,跟着艾玛一家一路走到艾玛家,然后一个人在傍晚走回去。劳拉记得她为了省力坐在婴儿车前面,双腿在前轮上晃荡,路人见到这情景都窃窃私语。

年轻漂亮的莉莉小姐那时已经有了两个热切的追求者:乔治和洛克。这两个人都很优秀,一度让莉莉小姐难以取舍,她会和艾玛悄悄地吐露心声:“艾玛,乔治在追求我,已经有人向我妈反映了。”艾玛则说:“亲爱的莉莉小姐,你觉得他是真心的吗?”

或许他是真心的,因为莉莉小姐是个招人喜爱的女孩。但最后莉莉小姐选择了洛克先生,变成了艾玛一家的教母。她经常给艾玛家的孩子寄装满书和玩具的圣诞包裹,虽然她婚后搬离了雀起乡,没有什么机会见到保姆艾玛了,但她们还经常保持通信。

村子里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没到上学的年龄,每天就聚在一起玩耍。早上他们穿好衣服,手里拿上块吃的,就被打发去玩了。母亲们则开始忙家务。

冬天,这些孩子的小胳膊小腿被冻得发紫,他们跺着脚,装作自己是马匹或是引擎。夏天,他们在尘土里做泥饼,用口水和泥。如果他们跌倒或者弄疼了自己,也不会跑回室内找大人,因为他们知道大人只会漫不经心地说:“走路的时候自己小心点!”

他们像小马驹般地在草丛中打滚,大人给他们的关注也几乎和马驹一样。他们经常流鼻涕,手脚和耳朵上也会长冻疮。但他们很少会病得躲在室内,事实上他们非常壮实。看来他们适应这样的环境。他们的妈妈常说:“让他们坚强些。”的确,村子里的男男女女都身心健壮。

有时劳拉和埃德蒙也会出门和其他孩子玩。父亲不太喜欢这样,怕把两个孩子心玩野了。他们的妈妈艾玛则认为,孩子们快要去上学了,还是早点适应集体的氛围好些。艾玛总说“他们为啥不能出去玩,雀起乡就是穷点,风气又不乱。要是再乱,咱早就活不下去了。”

在妈妈的支持下,劳拉和埃德蒙每天都可以玩得很尽兴。他们用石块和瓷片建房子,用苔藓和石子来装饰;他们躺在尘土里,往干裂的土里瞄;在冬天堆雪人或是在水塘上溜冰。

当然,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也并不是所有的玩耍都是美好的。有时孩子们会吵架,又打又踢,村里的孩子都很强壮,就算是那些两岁孩子的小拳头打起人来都有些痛。

村里人都喜欢自己的孩子长得强壮一些,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劳拉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罗西•飞利浦的小女孩。她圆滚滚的,红脸蛋像个苹果,酒窝很深,头发像铜线。游戏的时候无论别的孩子怎么撞到她,她永远四平八稳坚如磐石。她拳头有力,小白牙尖尖的。

在这堆孩子中玩耍,埃德蒙和劳拉这两个比较斯文的孩子要是卷入了混战,总是最惨的两个。他们只能摆动长腿冲向自家花园的大门,身后石块飞起,其他孩子喊着“胆小鬼,两个胆小鬼!”

随着年龄的增长,劳拉和埃德蒙两个孩子的未来也总是被大人讨论来讨论去。比如埃德蒙该去学门好手艺,男人要是有门好手艺,生活就不愁了,比如当个木匠。劳拉可以去当老师,如果当不了老师,在一户好人家做保姆也不错。但最重要的是,这一家人都想从雀起乡搬到市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