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之出

湖州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陆羽就曾经隐居在此地的苕溪一带,考察茶事,潜心著《茶经》。这里不但出名茶,还出现不少著名的茶人。

【原文】

山南〔1〕:以峡州〔2〕〔3〕,(峡州生远安〔4〕、宜都〔5〕、夷陵〔6〕三县山谷。)襄州〔7〕、荆州〔8〕次,(襄州,生南漳〔9〕县山谷;荆州,生江陵县〔10〕山谷。)衡州〔11〕下,(生衡山〔12〕、茶陵二县山谷。)金州〔13〕、梁州〔14〕又下。(金州,生西城〔15〕、安康〔16〕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17〕、金牛〔18〕二县山谷。)

【注释】

〔1〕山南:唐朝的贞观十道之一,由于在终南、太华两座山之南,所以得此名。其管辖范围大概在现在的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蟠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涢水以西,自重庆至湖南岳阳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唐开元年间曾被分为东、西两道。

〔2〕峡州:亦作硖州,由于在三峡之口,因此得名,郡名夷陵郡,管辖着夷陵县,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辖境包括今天的宜昌、宜都、长阳、远安等地。唐时杜佑的《通典》记载:“土贡茶芽二百五十斤。”产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簝、小江园茶等著名的茶类。

〔3〕上:“上”与下文中的“次”“下”“又下”,为陆羽评价各州茶叶质量的四个等级,唐裴汶《茶述》把碧涧茶列入二级贡品之列。

〔4〕远安: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远安县。

〔5〕宜都: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宜都县。

〔6〕夷陵: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宜昌东南。

〔7〕襄州:隋朝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2)更名为襄州,由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组成,即今天的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唐乾元初夏为襄州。唐上元二年(675)设襄州节度使,管辖襄、邓、均、房、金、商等州。后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

〔8〕荆州:亦称作江陵郡,后升为江陵府。为唐朝的大都市之一,亦为最大的茶市之一。除江陵县之外,它下属的当阳县清溪玉泉山出产仙人掌茶,松滋县出产碧涧茶,在北宋时期都入贡品之列。

〔9〕南漳:大概在今湖北西北部的南漳县。

〔10〕江陵县:唐朝时,荆州州治在今湖北江陵。

█〔唐〕王维 千岩万壑图(局部)

〔11〕衡州:隋朝衡山郡,武德四年(622),设衡州,管辖临蒸、湘潭、来阳、新宁、重庆、新城六县,治衡阳县,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

〔12〕衡山:江南湖南衡山,原归潭州管辖,后划归衡州。唐代时县治在今朱亭镇对岸。唐李肇《唐国史补》载名茶“有湖南之衡山”,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衡山茶远销两广、列入二级贡品之列。

〔13〕金州:唐朝武德年间更西城郡为金州,治西城县,在今陕西安康。管辖地大致在今陕西石泉县以东、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新唐书·地理志》载金州土贡茶。唐杜佑《通典》记载:“茶芽一斤。”

〔14〕梁州:唐朝属山南道,治南郑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东。辖地大概在今天的陕西汉中、南郑、城固、勉县、宁强县北部地区。《新唐书·地理志》载土贡茶。

〔15〕西城:汉代置县,至唐代地名未更改,唐代金州治所(今陕西安康)。

〔16〕安康:唐代金州属县,在今陕西汉阴。

〔17〕褒城:唐朝贞观三年(630)改褒中为褒城县(今陕西汉中西北)。本书原作 “襄城”,而襄城属于河南道许州(今河南襄城),不归山南道梁州之属,并且襄城不生产茶叶。疑因 “褒”“襄”字形相似,导致流传有误。

〔18〕金牛:唐武德三年(621)以县设褒州,析利州的绵谷设金牛县,八年(625)州废,更归属梁州。唐宝历元年(825),合并到西县为镇。

【译文】

山南地区的茶以峡州产的为极品,(峡州的茶产于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襄州、荆州产的又逊一等,(襄州的茶产于南漳县的山谷中,荆州的茶产于江陵县的山谷中。)衡州产的茶又要次一等,(衡州的茶产于衡山、茶陵二县的山谷里。)金州、梁州的又次一些。(金州的茶产于西城和安康二县的山谷中。梁州的茶产于褒城和金牛二县的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