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之器(第2/12页)

【延伸阅读】

陆羽所说的茶器,并非今人狭义的饮茶器具,而是包括烹茶、品茶所要用到的所有工具,有风炉、筥、炭、火䇲等二十四种。饮茶不仅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对器具的要求非常讲究。所以,饮茶器具不仅要好用,还要有美感,并能承载某种文化精神。

对古人来说,喝一杯茶,也是完成一种礼仪过程。一杯好茶端至面前,其香令人沉醉,其色赏心悦目,其味回味无穷,这是茶带来的物质享受,而之前的烹茶用器过程,则是一种精神享受。这些看似烦琐的程序,却隐藏着自煎自食的乐趣。

宋代的文人,更是给各种器具起了雅致有趣的别称,烘茶的焙笼叫“韦鸿胪”,碎茶木槌叫“木待制”,茶碾叫作“金法曹”,罗合称作“罗枢密”,茶磨称“石转运”,就连用作清洁茶器的方巾,也被赋予了高雅的官衔“司职方”。卢仝痴迷饮茶,并做了备受茶人推崇的《七碗茶歌》,因此宋时就用他的名字来给茶具命名,称为“大玉川先生”。茶器中浸入这种风趣而文雅的文化内涵,便超脱器物的呆板,变得活泼而耐人回味了。

风炉的出现,要追源到唐代。唐代画家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中所绘茶炉,形状和陆羽所说的风炉大致一样,都是三足、直身、底部有一个风口,口缘处有三个距离相等的支座,可将茶釜置于其上。

█〔明〕陈洪绶 松溪品茗图(局部)

宋代以后,煮茶的器具都是用铜所做的茶炉,也被称为“风炉”。陆游在《山行过僧庵不入》中写道:“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可以看出,陆游生活的宋朝已经有茶炉了。到元代,茶炉的制造工艺已是非常精美,当时最著名的茶炉是“姜铸茶炉”,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记载,元代的杭州城里有个姓姜的妇人,还有平江一个叫王吉的人,他们铸造的茶炉上面有精巧似云锦的花纹,且表面光滑美观,深受时人追捧。明代的茶炉传承了前朝的工艺传统,材质上多用铜制材料,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的运用。

明代之后,人们既有专门煮茶的茶炉,也有一种专门用来烧水的汤瓶,当时人们称其为“茶吹”或者“铫子”“镣子”。

█唐铜朝鲜风炉

【名家杂论】

古代好风雅的文人,经常做出一些“围炉煮雪”“敲冰煮茗”“松峰煮茗竹雨谈诗”的雅事。明代大才子唐寅有《题画》诗曰:“春风修禊忆江南,酒榼茶炉共一担。”魏时敏也有一首《残年书事》诗:“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文人们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调,和风炉这种器物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然而,有很长一段时间,古人饮茶习惯用煮,煮茶的风炉,从唐代开始又称为“茶灶”。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书》中记载,文人陆龟蒙非常喜欢喝茶,但不喜欢和那些庸俗之辈交往,每天就在家中“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唐代诗人陈陶在《题紫竹诗》中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可见唐时茶灶已经是生活中常见的器物了。

在《红楼梦》中,风炉的影子随处可见。第二十七回里,贾探春央求贾宝玉给自己出去买些把玩的小物品,说了这么一段话:“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了,我喜欢得什么似的……”这里的风炉是否具有实用性,有待考证,但品味不俗的贾探春都喜欢这样的物件,可知它的魅力。第三十八回里也有一段话:“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边另有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看来,随着不断演进,风炉不但可以煮茶,也可烫酒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和茶结缘的器物,不仅受中国人的喜爱,也流传到了日本。史料记载,宋代一些禅寺中使用了风炉,日本和尚见了颇为喜爱,就把其带到了日本。如今日本已找不到中国传入的风炉宝物,但是茶道中所用的炉子,一直是中国古代风炉的式样。比如鬼面风炉、朝鲜风炉、璃球风炉,而且这种风炉一般会用于高规格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