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第3/18页)

对于行省的居民,政府一定要坚决地要求他们务必在敌人入侵之前就将自己的家人和所有财产藏到四门之中(城池里)。而且,在战争爆发前,一定要加固城墙,备好各种投射武器。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如果等到敌人到来才准备,那么人们就会陷入恐慌之中而混乱不堪,不利于准备工作的开展;其次,原先能够从其他城市获得的援助也会因为战争爆发导致的交通中断而难以获得。

但是,只要我们的谷仓有可靠的武装力量保卫,而且支出有度,加上资源充盈,尤其是在一开始就采取预防措施的话,那么,军队往往不会出现缺粮的情况。但是,如果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收藏时才想起来要节约,那就为时已晚了。

在古代,军人的粮食按照等级配给的少,按人头平均配给的多。不过,一旦艰苦的作战过去后,国家会将所有那些被扣除的部分全部补还给他们。部队要想尽一切办法储备柴火、饲料和水。任何时候都不能让缺粮、缺醋、缺酒,尤其缺盐的情况出现。

应该将不太适合于编队列阵的军人调去驻守城市和要塞,同时储备好箭镞、棍棒、弩、投石带、用弩炮抛射出去的石块。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让各地民众被敌人狡诈的诡计和阴险的许诺迷惑而上当受骗。在这方面,敌人经常会使用假装谈判、媾和来诱骗民众。

如果民众识破敌人的诡计,那么敌人便会陷入困境:聚集在一起,他们会因为缺衣少食而只能忍冻挨饿,如果分散开来,四处寻找食物,他们又会遭到民众的攻击。

在韦格蒂乌斯时期,其前及其后,攻城部队在攻克一座坚如磐石的城镇后,一定会将该城镇的抵抗力量消灭干净,这种情况在查士丁尼(公元483年—565年)统治时期幸存下来的一篇专题论文中得到证实。

有些军事工程师认为,查士丁尼的杰作完全可以和建造一座比较坚固的城市的最高水准相当。他为部队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既能安全地指挥,也有充足的水源,能够储备大量的食物,以及适合将士埋伏守卫[3]。

四、有时候,从不同地区来的部队在聚集起来时会滋事。事实上,他们压根不想上战场,但是他们却假装很生气,大声疾呼为何还不让他们上战场。这些情况基本上是由那些在驻地长期养尊处优的人挑起的。这些人不喜欢严格的部队生活,对军队交给他们要付出一切保家卫国的任务漠然置之,而且贪生怕死,因为他们早就不进行军事训练了。

事实上,这种问题也有应对的办法。比如,在部队尚未集结之前,他们仍然各自留在自己的原有营房时,军官或者更高级别的官员,可以严格要求他们进行各种训练,培养他们那种坚韧不拔和自我克制的能力,尤其是服从命令的能力。

一定要将他们拉到野外进行训练,经常检查他们的武器是否完好无损。不要给这些人假期,而且要时刻注意对他们下达的命令和发出的信号是否有回应。

一定要让他们经常练习射箭、投矛,用投石带或徒手抛掷石块,让他们全副武装训练各种动作,用短棍代替刀剑学习劈砍的功夫。这些训练应当占据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直到他们气喘吁吁为止。

同样,还要强迫他们练习奔跑和跳跃,跨越沟壕。如果驻地附近有大河或者大海,则要让他们到水里去游泳。此外,还要将部队拉到森林里,砍伐树木,在荆棘中、悬崖上开辟道路,将树木削平,把沟挖好,占领一块阵地,准备好盾牌,设法不让同伴将自己从阵地上撵走。

这些部队,不管是军团还是辅助部队,或者是骑兵部队,在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掌握了战斗技能,那么在他们聚集在一起,由统帅率领出征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以一种试比高低的竞争心理投入战斗,而不是渴望脱离战争,过无所事事的生活。我们都知道,一个对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充满信心的人是不会整天开小差耍小心眼的。

从另一方面讲,部队军事长官务必诸事谨慎。他要在保民官、其副手和基层指挥人员的协助下,充分掌握部队中哪些人不安定、喜欢惹是生非。他一定要明察秋毫,而不是单纯听从某些人的谗言而妄下定论。

如何处置这些人呢?军官一定要有先见之明,可以将他们调离部队,让他们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加强并守卫要塞和城市。

但是,长官这样做的时候务必将态度摆好,让这些人感觉自己是被长官看中的,是优秀人才,让他们对长官心存感激。对大多数人来说,团结一致搞破坏是不可能出现的,不过他们有时候会受到少数人的怂恿。而这些少数人往往是想找些人来替自己分担责任,进而逃避自己的恶行和罪行所惹下的罪责。对于这些人,如果有必要的话,建议严惩少数罪魁祸首,要杀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