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案分析:1778年的海战(第9/12页)
海军在战争中扮演的是交通线守护者的角色,海军和那些交通线的连接都是依靠本土,在本国,军需库被集中起来。这样会出现下列两种状况:第一,处于战争防御地位的国家,比如大不列颠应该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这些兵工厂和军需库跟前;第二,为了进行军队的集中,不应该将国外的交通线继续扩大,以防止本来就不够用的海军还要增派兵力去保护它们。与第二种情况密不可分的任务是通过强化其他的方式来达到巩固交通线的目的,使这些交通线根本不需要派兵保护,只要每隔一段时间运送给养和增援部队就可以。
如果这种理论正确的话,英国在美洲的做法就完全错了。他们占领了加拿大及哈里法克斯、纽约与纳拉甘西特湾,而且哈德逊一线也在他们的控制之内,他们完全有能力孤立一大片地区,或许是决定性的地区。当时的法国舰队尚无能力攻克纽约与纳拉甘西特湾,从而使英国的守备部队只需要应付海上的进攻,并且将英国海军的任务降低到最小的范围。一旦敌人的部队摆脱了英国舰队在欧洲的监视,并且在美洲露面,那它就会在那些众多的港湾中找到安身之所。相反,纽约和纳拉甘西特湾被英国经营得非常羸弱,只要有一个类似于纳尔逊或弗洛格特这样的人物就能攻陷它。而纽约的陆军被两度切割,先切割出去的一部分被派往切萨匹克,后面被切割出去的一部分则到乔治亚,而这两支军队都没有能力来独自应付眼前的灾难。在这种状况下,英国的陆军没有经过考虑就在中间地带冲杀出一片区域,如果敌军一旦控制了海洋,必然会利用这种条件插入英国陆军被分割的两部分中间。而这两部分英军之间的联络完全依靠海军,因此随着这条交通线的不断延伸,海军肩负的担子也沉重了起来。保护港口和交通线是英国海军的双重任务,英国必须在这些地方分兵,自然削弱了英国海军的军事实力,那么,所造成的后果便不足为奇了,当法国的德斯坦于1779年出现在北美海岸时,英国人就匆忙放弃了纳拉甘西特湾,因为克林顿根本没有力量同时保卫纳拉甘西特湾和纽约这两处地方。
在西印度群岛,摆在英国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尽量保留对一些物资丰富的小岛的使用权。不仅如此,还要占据这些岛屿,并保持它们的自由贸易,尽量让其免受敌人的骚扰。这就要求海上兵力要优于敌军舰队或者单个巡逻舰,确立明确的实力优势。但无论怎样警戒,都无法将敌人完全限制在港内,所以,在西印度群岛的水域内必须有英国的护卫舰和船舰进行巡逻。但是如果可能的话,避开法国的舰队要比制止它们强得多。由于英国海军只局限在防御的范围内,所以总是很轻易损兵折将。实际上,在它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在受到袭击后,它占据的大部分岛屿也会悉数丧失,并且在敌人炮火的轰击之下,英国的舰队往往不会有所动作。而相反的是,它的敌人在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就会等着自己的增援部队到达,在这期间不会担心发生任何事情。
这种尴尬的困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西印度群岛。由于这些岛屿距离美洲大陆非常近,使得进攻的一方总是可以在防御的一方弄清其真实意图之前就集中两个海区的舰队,虽然这种集中有时候要受制于海上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但是,1780年和1781年的一些事件显示出英国颇具才华的海军将领所表现出来的茫然,虽然他在战术指挥上存在着种种弊端,但是这在另一方面显示出了他内心的迷茫。英国的繁荣主要依赖的是贸易,在任何情况下,困境是军事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共有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位英国的舰队将领在西印度群岛的任务非常沉重。
在欧洲,由于缺少大规模的特遣舰队,英国本土和直布罗陀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梅诺卡岛丢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当同盟国的66艘战舰和英国匆忙集结起来的35艘战舰迎头撞上,并且将它们驱赶进港口时,导致了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终于落入了法兰西手中。拿破仑一直认为,只有夺下英吉利海峡,法国才能够成为英格兰的主人。一连30天,30艘法国战舰组成的特遣舰队一直在比斯开湾巡航,等待行动缓慢的西班牙人。但是法国舰队没有受到英国舰队的任何骚扰。直布罗陀面临着严重的饥荒问题,因为英格兰的交通线中断了。对直布罗陀的救助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英国政府派遣的强大海军舰队,而是英国军官高超的指挥能力和西班牙人的懦弱。在最重要的一次军事救援中,豪勋爵的舰队仅仅以34艘舰船对抗同盟国的49艘舰船。
在英国面对的种种难题中,哪一条出路才是最佳的呢?是让敌人自由离开港口,维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上力量,在每个暴露的阵地上同敌人决战;还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形下,监视敌人在它本土的造船厂,而不是徒劳地试图制止敌人的每次偷袭;或者是拦截敌人的运输船队,并挫败敌人大规模的军事联合行动,并紧随其后追赶逃脱的大型舰队呢?这种监视和封锁完全是两码事,这个术语虽然经常被运用于战争中,却不是非常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