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21/60页)

刘邦所能得到的,只能是“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也就是我们说的“利己主义者”,实际上,说这番话的陈平,就是这类人。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正是这些“利己主义者”,帮助刘邦击败了拥有廉洁之士的项羽,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陈平说的很直白,但这就是现实,政治的现实。所以,可想而知,当李渊听到居然还有那么一个臣子,在自己的老大遭遇惨败时,还能够有如此的表现,他的内心是如何的波澜起伏——他遇到的这位纯臣,乃是绝世之宝!

仅仅因为郭孝恪的一番话,在还没亲自跟徐世绩见面的情况下,李渊将徐世绩赐姓为“李”。赐姓乃是封建帝王对一个臣子最高级别的奖励,这意味着,他把这位臣子当成了自己人。而后,李渊任命徐世绩全权经营虎牢关以东的事务,徐世绩所攻下的土地,也由他自己任命官吏,他李渊绝不掣肘。

李渊感叹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贝,而李密,在郭孝恪带着那个名簿找到他时,他的内心,恐怕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了。

李密的不满在增加。作为一个当惯了老大的人,作为一个此前认为自己对唐朝有大功的人,作为一个将自己类比于窦融的人,现在这样的状态,实在让李密无法开怀。某天,中央开会,而李密,作为宫廷膳食部长,被要求统筹安排递酒上菜的工作——一边是朝廷显贵觥筹交错,共议朝政;另一边,则是厨子、太监和丫鬟们,不断的前来请示李密,心高气傲的李密,深深的感到了屈辱。

会毕,心情郁结的李密找到了王伯当。彼时的王伯当出任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的禁军将领),也深感不得重用,于是,就跟李密表达了他的意见,他认为,李密仍有机会,主要是因为两个人——黎阳的徐世绩,罗口的张善相。

听到徐世绩这个名字,李密心中那隐隐闪现的火苗终于燃烧了——是啊,还有徐世绩,此人依然忠诚于我,我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几天后,李密找到了李渊,表示自己寸功未立,却得高官厚禄,内心不甚惶恐,想要有所报答。他又表示,山东(崤山以东)的起义军,多是他从前的部属,请陛下让他东下招抚,相信有唐王朝的威望,一定可以让他们闻风而降,而后生擒王世充,不过是如拾草芥。

李渊召集群臣讨论此事。大部分人,都表示反对,李密乃一世豪杰,如让他东下,无异于纵虎归山,蛟龙入海,再便难以制御。但是,李渊本人,却对此有些心动,因为,如今山东的局势仍很混乱,李密虽败,然仍有很多旧部不愿投降王世充,眼下,确实是只要李密一声号令,就可以让山东局势为之一改。

李渊想赌一把,他赌的是——李密不会反。

十二月一日,李渊找来了李密和贾闰甫(此人是李密要求带去山东的),为他们践行。为示亲信,李渊让他们坐在自己身边,亲自为他们倒酒夹菜;在敬酒时,李渊表示,我对贤弟(李密)一片赤诚,旁人难以离间,也请贤弟好好努力,建立功业,我们饮下这杯酒,请神灵见证我们三人同心。

然后,李密出发了。为了防范李密,李渊让李密同行之人,一半留在华州(陕西省华县),一半随李密出关(潼关)。

然而,李密刚出发不久,李渊就受到了一封密疏,是长史张宝德寄来的,此人此次也在出关之列,但是,他生怕李密一去不返,让自己受到牵连,所以立即呈上一封密疏,痛切的表示,李密此行,必反无疑。

这是前线传来的情报,话说的斩钉截铁,赌徒李渊,知道自己的赌本很可能血本无归,他不想继续赌下去了,他立即征召李密入京。为了不让李密起疑,他让李密的大部队继续前进,又假称说有其他任务要给李密。

当然,不管李渊如何谨慎,如何隐藏意图,他的意图,都已经被李密猜到了,要知道,李渊面对的人,可是李密!

彼时的李密已经抵达了稠桑(河南省灵宝县北),得到让他返回的命令后,他找来了贾闰甫,表示李渊已经起疑,自己返回,必定难逃一死。不如干脆就此攻破桃林县(灵宝县东北),募兵征粮,北渡黄河。只要能到黎阳,大事可定。

李密之所以要求贾闰甫跟他同行,一定是认为此人跟他心意相通,愿意随他东山再起,但是,令李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贾闰甫此时却一把鼻涕一把泪,坚决反对李密的意见,他认为李密没有机会,熊州的唐军随时可以进击桃林县,他要求李密进京面见李渊,表示只要剖明心迹,一定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