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强南弱(第16/21页)

张瓒非常害怕,生怕被箫誉干掉,于是便逃离了湘州,曾一度想去雍州,但一想雍州刺史萧詧是箫誉他老弟,恐怕也捞不着好,最后思来想去,与其让箫誉兄弟干掉,不如先下手为强,干掉箫誉兄弟。当然,张瓒自己力量不够,得找帮手,他找了谁呢?老朋友萧绎!

于是张瓒跑去了江陵,当时萧绎正带兵在外,张瓒写了封信给他,说箫誉这小子要造反,萧詧也准备参与,你要留神。光张瓒一个人这么说,萧绎想必不信,没关系,张瓒还拉了个帮手,叫朱荣的,说萧慥(时任信州刺史,是萧绎下属,当时留在了江陵,准备等萧绎回去,见了面之后再去信州)留在江陵,就是为了响应箫誉和萧詧。(萧慥这哥们也真悲催,躺着也中枪)

三人成虎——好吧,只有俩,但也够“成虎”了;这回萧绎信了。萧绎十分害怕,凿沉了船只,把米投入水中,砍断了揽绳,从少数民族地区徒步回到江陵,然后,便将萧慥斩首……

因为张瓒的挑拨,萧家班的内斗拉开了帷幕。

现在的问题是,萧家班内斗,跟西魏又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公元549年八月十八日,萧绎部将鲍泉连战连捷,将箫誉围困在了长沙。箫誉无奈之下,只能向老弟萧詧求援。

萧詧于是留下亲信蔡大宝率一万人马镇守襄阳,自己亲率步兵两万,骑兵两千,进袭江陵,准备玩一出围魏救赵。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萧绎一方面释放被他关押的王僧辩,出任江陵守将;另一方面也准备来个围魏救赵——跟新兴郡的豪族杜崱搭上了线,求他帮忙。

九月十三日,杜崱一家老小便投降了萧绎,而杜崱其弟杜案更是率五百骑兵,奇袭襄阳。奇到了什么地步?直到杜案离襄阳还有三十里,城中守军方才察觉。蔡大宝于是保护起萧詧的母亲龚保林,并亲自登城作战。

当时萧詧正围攻江陵呢,由于天降大雨,战事遇挫,听说后方遇袭,于是当天晚上,便匆匆率军返回,什么粮食、金银、军械、绸缎什么的,撒了一河;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襄阳,而杜崱也逃去了广平郡,投靠老哥。

该年十一月,萧詧派薛晖攻打广平郡,生擒了杜案。为了解气,萧詧拔掉了杜案的舌头,用皮鞭抽他的脸,把四肢砍下,投到锅中烹煮,又挖了杜家的祖坟,将杜家祖先尸体挫骨扬灰,然后把杜案的头盖骨漆成了饭碗。

气,好歹是解了,但是,萧詧还是觉得不安,毕竟,萧绎这老叔可不好对付啊,光靠他俩兄弟,似乎搞不定——怎么办?求援!求谁呢?宇文泰……

萧詧派人去了长安,说愿意当西魏的藩国——就在谈判之际,萧绎又派了柳仲礼进驻竟陵,矛头自是直指萧詧;萧詧更为恐慌,为了尽快得到西魏援助,于是把王妃王氏、世子萧嶚送去了长安当人质,只求西魏尽快出兵。

宇文泰乐了,其实呢,就算萧詧不送人质,他也打算出兵了,萧家班内斗,西魏趁火打个劫,岂不美哉?于是,宇文泰派去了杨忠,任其为都督三荆等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荆州首府,今河南省邓州市)。

柳仲礼继续挺进,抵达了安陆,安陆太守柳勰投降,柳仲礼于是留下了马岫和老弟柳子礼守城,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一万,进逼襄阳。襄阳告急,宇文泰遂令杨忠和长孙俭前去迎击柳仲礼,救援萧詧。

公元550年正月,杨忠率军包围了安陆;柳仲礼只能回师救援。

此时,西魏将领都表示一旦柳仲礼回来,安陆势必更难攻打,不如趁着现在发动猛攻,尽快拿下安陆。杨忠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就算现在猛攻安陆,也未必能攻下,如果因此拖长了时间,致使内外受敌,反为不妙。他还认为,南方军队只会水战,陆战不行,如果趁此机会对柳仲礼发动奇袭,他们没有防备,我军一定获胜。搞定了柳仲礼,那安陆就不攻自破了。

于是,杨忠拣选骑兵两千人,口衔树枝(以免发出声音),利用夜色掩护,突然进击,果然在漴头大败柳仲礼军,而且战果辉煌,生擒了柳仲礼,还俘获了全部士卒。而安陆守将马岫、竟陵守将王叔孙见此,都纷纷归降。

于是,西魏没怎么发力,就夺下了汉水以东地区。

二月,杨忠乘胜攻击石城(湖北省钟祥市),并打算进逼江陵。萧绎对此极为恐慌,派了使臣庾恪,去游说杨忠,杨忠于是停在了湕水以北。

杨忠之所以停军,当然不是被使者说服了,而是,他等着萧绎进一步表态呢。萧绎果然进一步表态了,派去了儿子萧方略当人质,并请求和解,西魏同意。于是,萧绎跟杨忠盟誓,划定了南梁和西魏的国界,西魏南界到石城,南梁北界到安陆,南梁愿意当西魏的藩国,派遣人质,而且保持贸易,永远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