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末日(第8/14页)

然后元子攸便跟自己的两个兄弟一道秘密离开了洛阳,北渡黄河,去见带兵南下的尔朱荣,于是尔朱荣就将其推为皇帝。

事情发展到这里,如果尔朱荣是个聪明人,接下来他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开进洛阳,把胡太后和她身边的情夫们一网打尽,然后遍贴告示,表明其为国除害,拨乱反正,安定宗庙呢?

尔朱荣确实知道要杀人,但是,很可惜,他把杀人的范围扩得太大,以此,他在平定了一个乱局之后,却制造了另一个更大的乱局。

当时费穆同志(还记得这人不?对咯,就是前文那位不甘被长官卖果断自卖然后又被元颢干掉的将领了)给尔朱荣出了个主意,当然,是个馊主意,他说,你在朝内没有根基,贸然干下如此大事,难免有人不服,不如……不如干票大的。

四月十三日,北渡黄河恭迎圣驾的文武百官在尔朱荣的引导下来到行宫西北处,准备祭天,结果朝臣们刚到这里,突然一支骑兵斜刺里杀出,将他们团团包围。就在朝臣们惊疑不定、不明究竟之时,尔朱荣发话了,他说,天下搞成这样,都是你们这帮废物不好好办事造成的,所以,人人都有责任,个个该杀!

还没等朝臣们辩解,骑兵们一哄而上,稀里哗啦之下,血流成河,此次被杀的满朝亲贵,据说有一千三百人之多,这便是著名的“河阴之变”。

讽刺的是,在这一千三百人里头,居然不包括胡太后和她的两个情夫。此时的胡太后,已经剃光了头发,出家当尼姑去了;而郑情夫,一看局势不妙,就回了自己老家,准备招兵买马,跟尔朱荣较量到底了;至于徐情夫,当然也是快马加鞭,一路南遁,逃去了南梁,去萧衍那边避难了……

当然了,胡太后是在劫难逃了,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尔朱荣进入洛阳,冲进寺庙后,胡太后还不知羞耻的跟尔朱荣解释呢——我也不懂她是准备怎么解释自己的杀子高招的,尔朱荣当然不鸟她,据说是拂袖而去,然后,辣手的尔朱荣便将胡太后和那个三岁的儿皇帝,一并扔进了黄河……

郑情夫的下场也不妙,在他得势之时,手下有个庞大的“摇尾系统”,把他吹得什么一样,但是,那些能够吹他的人,同样也能够在他失势之后,落井下石。干掉郑情夫的,是他的一个部下,应该就是“摇尾系统”中的一员。

运气最好的是徐情夫,因为萧衍向来善待政治难民……

“河阴之变”造成的最大问题,便是北魏宗室和尔朱家族本该存在的微妙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从此之后,便是鱼死网破。

公元524年底元颢的北伐,就是“河阴之变”直接的后果,本来元颢是打算去履任相州刺史的,但是“河阴之变”带来的恐惧改变了他的行程。

一个“元颢”失败了,千千万万个“元颢”会站起来,最大的“元颢”,莫过于被尔朱荣拥立的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本人。

第一百零一种方案

尔朱荣继续在犯错,第二个错误——没有立即登极。

尔朱荣是有机会登极的,会成为他阻力的人,他已经不分贤愚杀了个干净;而元子攸同志,如今已经成了他的政治俘虏,跟其一块北渡黄河的哥哥元劭和弟弟元子正都已被诛杀,甚至元子攸本人也心怀疑惧,还曾经有过主动禅位的表示;尔朱荣的重要部将高欢,也建议尔朱荣尽快称帝,手下很多人都表示赞同……

尔朱荣到底想不想呢?当然想,否则又怎会贸然干掉1200个亲贵?但是,他不敢下决定,于是,他搬出了老套路——塑金人。

尔朱荣塑了四次,通通失败,然后,他就放弃了。

要成就大业,尔朱荣还欠缺一个最重要的素质——流氓气。

中国历史上,所有能够登峰造极的人都是超一流的流氓,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更不怕鬼神,也无所谓良心的谴责。最典型的就是刘邦,楚汉之争里,他可以对着把父亲摆上高台要将其下锅的项羽大喊“幸分我一杯羹”,也可以在追兵压迫之时,一次又一次把儿女踢下马车,他有那种什么都豁得出去的觉悟。在刘邦这样的人眼里,何为天命?老子的意志就是天命!

很可惜,尔朱荣没有这样的霸气,他终究是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灵魂早早被套上了无谓的枷锁,所以,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但是,杀了这么多人,洛阳四周,对于尔朱荣而言,早就是危机四伏,怨气盈野,所以,即便尔朱荣暂时不想称帝,他也必须找个对自己有利的都城,以便更好的控制傀儡元子攸,当时很多人的想法——迁都晋阳(今山西太原)。

尔朱荣什么态度呢?一如既往,没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