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末日(第7/14页)

过程很眼熟是吗?没错,三国时代的那些诸侯,也都是这么起家的。

尔朱荣之能打,只需要一个战役就能看出——邺城之战。

这是一场尔朱荣跟葛荣的决战。兵力对比是——七千(尔朱荣)对百万(葛荣号称百万,实足军队当为三十万左右);决战之前,尔朱荣部个个心怀疑虑,而葛荣则对部队放话说,“此易与耳。诸人俱办长绳,至便缚取。”(准备些长绳,到时候捆人用!);决战之中,葛荣部“箕张而进”……然而最终的结果,尔朱荣大破葛荣部,叫嚣要用长绳捆绑尔朱荣的葛荣,则在战中被生擒!

还没完,除了军事上大获全胜,此战的另一个亮点是——善后。以少胜多的善后通常总是难题,白起在长平之战,项羽在巨鹿之战,都碰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坑杀,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军,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这当然不是什么好办法,尔朱荣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做到了一件事——收编。

(关于尔朱荣邺城之战的首尾,限于篇幅,无法详述,请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查阅史料。)

窥一斑而见全豹,邺城一战,尔朱荣是何方神圣,能耐几何,想是无需多言。事实上,尔朱荣也确实成功的收拾了六镇兵变引发的乱局,削平了群雄,成为北魏晚期执牛耳的人物,而因为其知人善任,其麾下,也汇集了一大批精兵强将,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呼风唤雨的宇文泰和高欢双雄,此时便是在其帐下。

然而,尔朱荣这般的人物,如果我们硬要给其定性的话,却只能给个“枭雄”,之所以不能说他是“英雄”,就是因为他虽然平定了一个乱局,但却因为自己在政治上的低能,又重新制造了一个更大的乱局。

公元528年二月,北魏都城洛阳,发生了一件大事,简单说,就是杀子案,具体说,胡太后干掉了他十九岁的唯一的儿子元诩。

这位胡太后因为两件事而历史留名——一是杀子案(要知道,狠毒如吕雉、慈禧,都没有杀过自己的儿子),二是淫荡。

当然,这两点存在一个因果关系——杀子是因为淫荡。

这位胡太后,是北魏宣武帝的皇后。宣武帝是个短命鬼,33岁的时候便一命呜呼,留下了二十五六正是如狼似虎的胡太后守寡。那一年,五岁的皇太子元诩登上了皇位,而胡太后在太监刘腾和妹夫元叉的支持下,开始摄政。

胡太后的政治生涯不算平坦,当政五年后,她被废掉过一次,据《魏书》说是因为跟清河王元怿乱搞(真实原因是元叉跟元怿争权,胡太后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是五年后,胡太后又东山再起,干掉了废黜她的妹夫元叉。

这是胡太后的二度掌权,跟第一次掌权一样,在淫荡这方面,没有丝毫收敛。当时朝内有两大权臣,一曰郑俨,二曰徐纥,都是胡太后的相好。而且,越是得宠,权势越大,比如说,论处理朝政的能力,徐纥比郑俨强百倍,但是,要论权势,徐纥却只能投在郑俨门下当跟班——原因?郑俨更受宠呗,他是天下第一鸭——好吧,换个好听的词,面首——嘛。

胡太后二度掌权的时候,其实元诩已经不小了,时年15岁了,要搁康熙这样的“英主”,大事都做了好几件了,所以,胡太后掌权之后,心里总觉得别扭,她所担心的,也无非是儿子的岁数——乖儿子,你要永远长不大该多好!

很可惜,元诩终究是要长大的,而胡太后这逍遥日子终究也是要到头的,但是,胡太后显然不愿意放弃这神仙般的日子,所以——怎么办呢?此女跟她的两位情夫一合计,想出了一个很牛逼的主意——把元诩干掉。

干掉元诩之后,胡太后立了个新皇帝,只有三岁。胡太后心想,如此一来,我就能跟我的郑爱人,徐爱人,白头偕老咯……

我们还能怎么说呢?好吧,I服了U。

白头偕老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元诩莫名其妙的死掉,而胡太后又莫名其妙的立个三岁的孩子,这是绝对要引发政治海啸的。

事情传遍了全国,各地议论纷纷,尔朱荣同志,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尔朱荣闻讯大怒,认为这显然是姓郑的和姓徐的在搞鬼,当即便和元天穆商量,说我们是不是率军北上“清君侧”?(唉,君王都死了,还清啥侧啊)

尔朱荣说到做到,一边发布讨伐檄文,一边布置自己的亲信入京,随后,自己就带着兵马浩浩荡荡开向了洛阳。

尔朱荣当时为了立谁当皇帝还费尽心机,他先选了六个候选人,然后,通过传统节目——塑金人——的方式做出决定,最后,六个人的像,只有一个人塑成,此人便是后来的北魏孝庄帝元子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