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面是佛陀之音,一面是刀锋政治(第5/7页)

可如今他们看到武则天坐明堂,收符瑞,即将拜洛受图时,再也沉不住气了。

建明堂,拜洛图,老妇人武则天的野心昭然,这次召集我李姓诸王齐集神都,凶多吉少。去,凶多吉少;不去,落下口实,难以自保。

暴风雨即将来临,御用文人的颂圣文章到处传扬,舆论哗然。江湖到处都是武则天的传说,天命已移,武王登基。此次召集李唐皇室,意在一网打尽,连那些街头小贩都在私下里议论。 

                       

就在流言满天飞之际,武则天下诏削减东阳大长公主的封地。时间不长,又找个理由把公主的两个儿子流放巫州。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武则天讨厌这个公主不是一天两天了,公主本无错,错就错在她上错花轿嫁错郎。她嫁的是谁呢?长孙无忌的舅舅渤海高氏一族,山东门阀士族的代表。武则天以前修理李唐皇室还需对这些人有所顾忌,会试图找一些说服人心的理由。随着自己权势的不断强化,李唐皇族渐渐势弱,她也不用再看朝臣们的脸色行事,只要谁敢与自己对抗,说翻脸就翻脸。

3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七月,韩王李元嘉之子通州刺史黄国公李撰用暗语给越王李贞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内人病渐重,恐须早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情况越来越不妙了,应该及早想办法,否则,延误时日,我们将受戮于人,后悔莫及。

二人都是交游广阔、政治敏感度较高之人,他们以密语的形式四下串联相约举事。两人还共同伪造了一封皇帝的书信。以睿宗李旦的名义向各地李唐宗亲发出号令:“皇帝的权力已被架空,请接到号令的各地李姓王速速派兵进京勤王。”

这次秘密串联的有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李灵夔等宗室诸王子弟。韩王李元嘉又煽动说:“皇太后拜洛受图,令我等李唐宗室进京赴会。就在天下臣民欢庆之际,武后必遣人告密,然后大兴诛戮。到那时,皇家子弟将会成为刀下之鬼,无一留存。”

兄弟几个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也能谋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

韩王李元嘉自幼好学,藏书万卷,又广采碑文古迹,多得异本。李元嘉和他的弟弟李灵夔关系很好,兄弟相聚常行布衣之礼,且洁身自好,在诸王中少有人可与之相比。

霍王李元轨是多才多艺之人。贞观初年,太宗李世民曾经问过群臣,宗室子弟中谁最贤能。魏征首推李元轨。李元轨曾同太宗游猎,遇到野兽,太宗慌乱之中命李元轨射杀,李元轨箭无虚发。李世民大为赞赏,说:“你武艺过人,只恨现在难以施展。”

李元轨先后被封为蜀王、吴王,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才改封霍王,授绛州刺史,不久改为徐州刺史。他在担任刺史时整日闭门读书,谨慎自守,与物无忤,为人不妄。高宗朝多次上疏陈述时政得失,很得高宗皇帝欢心。

太宗的第八子越王李贞、第十子纪王李慎也都是文史方面的高手,时人称之为“纪越”。

这些人虽然都是宗室人员中的出类拔萃者,但是在武则天看来,越是有才华的人就越容易成为她的政治对手。诸王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武则天挥舞刀斧对政敌进行无情镇压的时候,他们都惶惶不可终日。与此同时,匡复之念也悄悄地滋生蔓延。

李撰与李贞忙活了半天,收效并不明显。有的人甚至唱起了反调。纪王李慎就是其中一个,他坚决拒绝起兵。老子放着好好的日子不去过,偏要去擒什么王?人家娘俩谁当家,与我们何干?凭什么把我们卷入其中?就算是上战场被人砍死都没人收尸。

李唐皇室出过无数英雄,也出过很多狗熊,生为李唐皇族,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也就在李唐皇室诸王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女性的声音划破凛冽的风。

“当年隋文帝篡夺周室,尉迟迥身为北周皇室的外甥,尚能领兵匡救社稷。虽然没有成功,但却威震海内,青史留名。现在诸王都是先帝的子孙,怎么能不把李唐的江山社稷放在心上!面对今天的困境,作为李姓诸王不能舍生取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就算是兵败身死,也无愧此生。”

说话的女人是高祖李渊的第十九个女儿常乐公主。说到李渊的女儿,让人想起他的三女儿,当年的娘子军总司令平阳公主。

这让人叹服北朝以来,贵族女子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气节,丝毫不输身边的男人。那一个个乱世红颜点亮了历史的天空。从力图匡复周室的北周千金公主、委身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助父起兵的平阳公主,再到今天的常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