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面是佛陀之音,一面是刀锋政治(第4/7页)

由此可见,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不能全看成是虚伪的利用,至少她应该算是半个佛教徒。

她对佛教中关于女子为王的说法,尤其是当时佛教信徒众多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在没有先例可循,从儒家、道家经典中又找不到改朝换代的理由时,势必会利用佛教来制造舆论效果。

现在,武则天在朝堂已经掌握了近乎绝对的控制权;同时,她通过武氏家族以及长久效忠于她的将领们,控制着两京的兵权;再加上来俊臣、侯思止等人的特务力量,她可以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武则天专制的刀斧对准了一切政敌和所有对她可能造成威胁的人。宗室诸王是李唐王朝的支柱,是一批顽固地守护着李唐宗室的势力。

朝堂内外传播的那些流言使武则天陷入莫名的感伤,她以为,一个统治者的私生活是不应该被人臧否的,然而,朝臣们太关心她的私事了。李唐皇室诸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无法容忍武则天日益膨胀的野心。

武则天对李唐皇族早就怀有戒心。前些年,李敬业扬州叛乱时,武则天就曾经暗中派人监视过诸王。武则天认为,这些人断然不会与她同心,一有风吹草动便很可能酿成祸乱。武则天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他们,限制着他们手中的权力,并伺机予以铲除。

当年太原起兵,唐高祖李渊借助宗族势力为自己建立李唐攫取第一桶金。随后初唐的统一战争中,领军挂帅的也基本上是李唐皇室自己人。

大唐监国以来,已历三代,宗室子弟大都封王。高祖二十二子,太宗十四子,他们已形成一支不容小觑的抱团势力。宗室诸王中虽然不乏庸常之辈,但有才能的也不乏其人。

开国之后,天下局势尚不明朗,李渊也是大封本家兄弟,用自己人来管理天下,广封宗室数十人为郡王,李唐皇室权势达到顶峰,很多人更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兄弟相残,很多皇室成员卷入其中,因此遭到第一次大规模的清洗。

李世民即位以后,吸取教训,削减皇室力量,加强君权。除了寥寥几个做出特殊贡献的李唐皇室成员被封王,大部分都被降为郡公,取消留京指标外放为刺史,让他们远离大唐帝国的政治核心。

也就是说国家把他们养起来,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只要不给添乱,其他的都好说。 

高宗时代,长孙无忌为了巩固高宗的皇位,刚执政就连杀几个亲王,一度造成李唐皇室人心惶惶。高宗的亲哥哥蒋王李恽被人诬告谋反,竟然连吭都不吭一声,就自杀了。

经过燕王李忠案、章怀太子案等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到了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李唐皇族在帝国权力系统中的活跃分子已经所剩无几。 

高祖二十二子尚存四人: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舒王李元名。 

太宗十四子尚存二人:越王李贞、纪王李慎。 

高宗八子之中,武则天亲生的死了两个,还有两个在囚禁中。然后就只剩下李上金和李素节这两个早已被折腾得半死不活的庶子了。皇族亲王也就只剩下这八个人以及他们的子嗣了。 

武则天亲政之后,本着表面上过得去,暗地里狠折腾的原则对待李唐皇室成员。先是将其全部尊为三师三公,但却剥夺他们的实际权力,同时将其频频调动,不让他们在一个地方做刺史太久。不光如此,武则天还安插了一些特务一天到晚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李敬业拉大旗造反的时候,武承嗣曾经向武则天进言,找机会把李唐皇室好好清洗清洗,不听话的该杀就杀,该贬就贬。武则天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条件还不成熟,这么做会失去人心。

随着武则天将手中权力一步步收紧,就连有功的李唐皇室成员也被她一脚踢开。比如说,平叛李敬业的李孝逸,就被武则天当作一次性抹布用完后就随手丢弃。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李孝逸被流放岭南而死。

武则天的所做所言无不在传递一种信号:李唐皇室的时代正在走向颓势。

武承嗣的建言,皇室成员不可能没有耳闻,这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恨不得改名易姓。山雨欲来风满楼,韩王李元嘉之子李撰与越王李贞之子李冲开始四下串联,相约京城之外的李姓皇族共图义举。 

体内流淌着皇族的血,想洗刷都洗刷不掉。李唐皇室成员早就对武则天当权心生不满,在武则天刚刚临朝称制之际,他们就私下相互勾连,蠢蠢欲动。

由于武则天采取了预防叛乱的措施,给他们升了官衔,加之高宗刚刚过世,正在办理后事,他们才没有行动。

后来李敬业起兵,他们只是隔岸观火。之所以没有参与其中,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李敬业别有用心。李敬业败亡后,他们又慑于武则天的势力过于强大,暂时减少了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