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面是佛陀之音,一面是刀锋政治(第7/7页)

丘神勣是大唐开国名将丘行恭的儿子。丘行恭原是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秦王李世民与王世充决战中原,他护主有功。当年都督刘兰因谋反罪被杀,丘行恭便剜了他的心肝放进嘴里,没蘸酱油,直接给吞下肚。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后责备丘行恭:“刘兰谋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既然已经判处死刑,你这么做,实在过于残忍。” 

丘神勣没有机会像自己父亲那样上战场吃人心,可他的心狠手辣颇有乃父之风。凡是他经手的案子,家破人亡是正常的,被当时的人称为专吃死尸腐肉的猫头鹰。

武则天派丘神勣领军,就是为了向世人表明,她要拿宗室诸王开刀了。

八月十七日。天色已晚,当空一轮残月,将整个武水城涂抹上了一层幽灵般的冷光,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味道。

李冲率领五千人一路杀到武水,当地的县令已经提前得到消息,紧闭城门,死守不出。李冲打算渡过黄河攻打济州,先攻取武水县作为前进的基地。武水县是一个不大的小城,兵少力弱,县令郭务悌自知难以招架,便向魏州求援。魏州莘县县令马玄束领兵一千七百人准备在路上阻截李冲的军队,可他又担心力所不及,只有先进入武水城,与郭务悌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李冲临时凑起来的这五千人马,其中有一半士兵是被胁迫的。他们的家眷在李冲手里,没有其他选择。李冲领着这么一帮临时雇佣军,决定先进攻武水,然后从这里强渡黄河。

李冲没有让部队休整,时间意味着一切,他必须在天亮之前拿下武水。不然丘神勣赶到,两边来个包饺子,自己就只有被吃的份了。他临时准备了一些草车推到南门下,他要借着风势火烧武水。

他准备烧毁城门,然后直接带人往城里冲。火还没有烧起来的时候,刮的是南风。等火点燃的时候,南风突然变成北风。部队还没开到城门,火借着风势就卷向了己方。前面的士兵就往后退,后面的在将官的催赶下往前拥,一时间大乱。

这样一来,队伍乱了,人心就散了。李冲的属下董玄寂是负责管武器的,在接二连三的意外事故面前,动摇了信心。他在军中散布言论:“琅琊王与朝廷交战,这是反叛。”久攻不下,李冲认为是董玄寂动摇了军心,他当着士兵的面将他砍杀,以此警告那些退缩者。谁知这样一来,本来就不愿打仗的士兵更加恐惧和动摇了。

这日夜晚,他们趁李冲熟睡之时,成群结伙地逃离了军营,散归各处,一支仓促组织起来的队伍一下子如鸟兽散。

冷月当空,像是映照着自己惨淡的命运,李冲一声长叹。他带着几十个家丁一口气又跑回自己的封地博州,这里也将成为他最后的人生驿站。他在城下喊了一嗓子,城门自然也就开了。李冲很是欣慰,还是自己的地盘自己能做主,他一抖马缰绳就往城里冲。

可进去才发现,迎接他的不是平日里熟悉的笑脸,而是一把夺命的刀。

李冲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九死一生地从战场上跑回来,是来挨自己人的刀。当他发现时已经晚了,刚想勒马,刀已经实实在在地砍在自己身上。抡刀之人正是守门人孟青棒。既然天降富贵,我又岂容错过?孟青棒将主人李冲当场击杀,割下脑袋,就去领赏,被提拔为将军。一个看门人用主人的脑袋换了一个将军,真是一桩天大的好买卖。

李冲本来擅长骑射,但在慌乱之中回到自己的地盘,精神上难免松懈,又加上极度疲劳,才会疏忽大意被无名之辈所杀。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种死法也未免太让人无法接受了。

固然李冲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走上这条不归路,但从起事到身首异处,也只有短短的七天。此时,丘神勣率领的朝廷大军抵达城外。本来造反是李冲一个人的事,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一州官吏满面春风穿着素服出城投降,开门迎接丘神勣。丘神勣发出他那标志性的猫头鹰似的冷笑,挥刃将出迎官吏全部斩杀。刀锋所向,伏尸遍野,博州城转眼成为一座空城。丘神勣拎了一大串人头回京复命,被武则天拜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