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宰相下狱,哪里还能活着出去(第3/5页)

这时的程务挺正在前线与突厥交战,他手里握有重兵。

自从裴行俭含愤退出军政界后,程务挺就成为大唐帝国升迁最快的军事将领。程务挺能够走到今天,与他立下的卓越战功密不可分,抗击突厥,扫平叛乱,都能见到他无处不在的身影。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程务挺曾经率领羽林军勒兵入宫,为武则天废黜中宗立下头功。从这方面看,程务挺应该算是武则天的人。可是当武则天要对裴炎动手时,程务挺却陷入矛盾之中:武则天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人,而裴炎则有恩于自己。

当初他是在裴炎排挤掉裴行俭后才获得晋升机会,因此他对裴炎一直心存感激。

程务挺在军中很有威信,尤其在边疆名声很大,让突厥人闻风丧胆,一遇程务挺军便不战而逃。或许是自恃功高,太后武则天多少会卖给他一些面子。

可这时候他的感觉出了问题,就算你是军功赫赫的武将,那又如何?地球离开谁都会转,裴行俭不是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吗?那么在他死后,换了你程务挺,不是一样让唐军成为突厥人的梦魇吗?

历史的经验告诉武则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不可以替代的,更没有什么人是值得一辈子去信任的。武则天不信任程务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个女人在朝堂之上行走太过危险,她早已开始修炼防狼术了。每一个置身于这个圈子的人都像是一头权力虎狼,随时会置他人于死地。

程务挺的手下偏将裴绍业正是武则天安插的一个线人,裴绍业的任务就是——死盯程务挺,盯死程务挺。  

武则天需要利用群臣之间的相互倾轧,以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空间。武则天拿起程务挺为裴炎求情的密函抖了抖,分量不重,但是足以要人命。她看都不看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程务挺要反!

她的推理很简单:程务挺既是裴炎的好友,又是扬州叛乱集团的核心人物唐之奇和杜求仁的好朋友。如果程务挺的军队哗变,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武则天没有做更多的铺垫,她命左鹰扬将军裴绍业火速赶往军中。现在对武则天而言,只要涉及叛乱事件,真相是否属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她必须向天下臣民发出血的警示。

程务挺做梦也不会想到,朝廷的使者竟然会来得如此之快,并且来的是自己的偏将,他以为武则天派裴绍业来协助自己工作,毫无防备。裴绍业一到军中,就召集开会,传达从东都洛阳带来的最高指示。会议由程务挺亲自主持,他简单说了两句,就把话语权交给了裴绍业。

裴绍业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读出这份密令:程务挺勾结乱党,有异图,立斩!

在诸将还没反应过来时,刀已经砍断程务挺的脖子,然后抄没家产。

由于裴绍业本是程务挺麾下将领,这次事件没有掀起任何波澜,军权便顺利实现交接。

程务挺死了,最高兴的莫过于突厥人。程务挺是他们在战场上的克星,如今将星陨落,他们终于可以彻底放松,喝酒喝到醉,睡觉睡到醒。

这是一个值得他们去尊重的对手,突厥人很厚道,还特地为程务挺建了祠堂,里面就供奉着程务挺一尊神——战神。

不要说别人,就是身边近侍上官婉儿对武则天不事查询就斩杀程务挺也感到疑惑不解。

在后来一次谈话中,武则天对她说:“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不问青红皂白就诛杀了程务挺,其实他是否参与谋反并不重要,程务挺或许是做了杀鸡儆猴的祭品。我只想借机告之天下,无论他是谁,都必须效忠本朝,不能有二心。我想告诉天下文武百官,没有我不敢杀的人,不要以为如今洛阳宫只剩下孤儿寡母,什么人都可以犯上作乱。”

程务挺不仅与裴炎关系密切,而且与叛乱集团中两个重要成员唐之奇与杜求仁也有着很好的私人关系。

程务挺的密表让武则天大为吃惊。武则天还记得,曾经有人提醒过她,李敬业、裴炎、程务挺三个人是串通一气的,但这个人并没有提供什么确凿的证据。而且,此人向武则天进言的时间是在裴炎与李敬业被杀之后。但程务挺与裴炎、李敬业等串通的可能性极大。

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北起灵武,南至扬州,近在洛阳城内,都有大批公开或隐秘的临朝称制反对者。太后武则天能否从这种困境中走出去呢?

这时候,武则天想起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西京留守刘仁轨。

在许敬宗退休后,刘仁轨已经成为朝中最有影响力的宰相,风头一时无二。但随着太子李弘的病故,章怀太子被废,刘仁轨受到了来自裴炎为首的文官宰相集团的排挤和打压,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