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梦想很坚挺,现实很疲软(第3/5页)

婚后三天,新媳妇赵氏去向皇后请安。当时武则天还没起床,赵氏并不知道,也缺乏请安的经验,就直接进了内寝。

武则天正愁着抓不着对方的小辫,缺乏生活经验的赵氏直接就往枪口上撞了。

武则天发怒了,赵氏当时就吓蒙了,还想为自己辩解两句。对武则天来说,如果辩解有用,还要她这个天后做什么?

武则天以忤逆为名将赵氏软禁起来,不准她出屋,每天只送点米粮充饥。

武则天原本只是想教一教这个新媳妇在宫中如何做人。在后宫行走,做人是第一位的。赵氏被软禁几天后,卫士发现她所住的地方烟囱始终不冒烟,就开门进去看,原来人已死了多日,连尸体都腐烂了。

武则天也讨了个没趣,关了几天,居然会关出一条人命。武则天下令将周王妃(当时李哲还是周王)赵氏匆匆掩埋,连埋到了什么地方也不见记载。

周王妃的父亲赵瑰也受女儿之累,被贬为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常乐公主也被勒令随行。本来以为这是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谁知道却以悲剧收场。

武则天只好亲自为太子李哲做主,挑来挑去,好容易才挑中一个——韦氏。事实证明,韦氏的确是一个很有心机与手段的女人,在某些方面与武则天很是相似。

韦氏出身名门望族,京兆大姓,有道是“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家属于老牌贵族。老牌贵族的特点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他们的贵,与经济实力无关,与百年老店的牌子有关。

其祖父和父亲挟着祖辈的余威,也只当过典军、参军这一类的小官。

有了前车之鉴,这样的背景让武则天觉得踏实,因为没有威胁。喜事要办,就办成双。为儿子——新太子李哲讨媳妇,为女儿——太平公主找驸马。这两件喜事,高宗和武则天都非常重视,几乎是在同时完成。

太平公主所嫁之人是薛绍,薛绍的父亲是光禄卿从三品官员,薛绍的母亲是太宗皇帝和长孙皇后第十六女城阳公主,两家同样是亲上加亲。

按血缘关系推算,这又是一场近亲结婚。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在举办喜事之前,还有个插曲。娶皇帝的女儿,就算知根知底的豪门大户也要查户口,家世一定要清白且富贵。结果查来查去就查到了薛绍的嫂子萧氏的头上,萧氏不是贵族。本来这和太平公主的婚事没有多大关系,可武则天还是找到了不和谐之处。

萧氏将来是要和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做妯娌的,不是贵族怎么能行?难道让皇帝的女儿和一个乡巴佬做妯娌,置皇家尊荣于何地?休了,赶紧将其休了。

武则天发话,逼薛绍的哥哥休妻。

既然武则天发话,薛家人就慌了神,赶紧找对策。

他们将家谱搬出来,看看萧氏的祖上都曾经出过哪些历史名人。中国老百家姓里头,哪个姓没出过个把名人?不查不知道,萧氏原来出身于兰陵萧氏,也是名门望族,此事才算不了了之。

太子纳妃,公主出嫁,喜事连连,好事成双。

帝国的天空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阳光灿烂了。太子纳妃的场面就不说了,且说太平公主那场婚礼,可谓奢华壮观之极。

婚礼设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火烛映天,香花铺地,皇家婚宴除了奢华还是奢华。

大路两边用来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红花绿树都给烤得焦糊了。

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而通行的路又不够宽,没办法就把沿途县府的墙全都推倒了,拓宽路面。

当时皇子的封邑是八百至一千户,公主最多是三百户,唯有太平公主额外增加了五十户,由此也可显示出她受宠的情形。为了庆祝公主下嫁,长安狱中大部分的囚犯都得到了特赦。

正如薛绍长兄当初所担心的那样,太平公主下嫁之后,立刻发生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当时是大家族制,兄弟们以及家人都住在一起。房子当然很宽大,各住各的房间。

对于皇家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薛家人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从一家之长到丫环佣人,都对公主持一种恭敬慎重的态度。

为了不逾越礼制,薛家人尽可能不直面公主。可是薛绍的两个嫂子萧氏、成氏,她们都不是贵族出身。虽然是下嫁,但公主毕竟是公主,全家人对待公主都战战兢兢的。

尽管如此,太平公主身为薛家的媳妇,和非贵族出身的萧氏、成氏平起平坐,她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羞辱。可是刚嫁过来,她们毕竟是薛绍的兄嫂,也无可奈何。

太平公主每次回宫,都要跑到母后武则天那里撒娇式地哭诉一番。

我的女儿怎么可以和没有地位的乡下女人成为妯娌,平起平坐呢?武则天实在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她命令薛家赶走这两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