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恭贺新年(第5/15页)

陈济棠 李宗仁 白崇禧叩。真印。

这种把戏蒋介石见得多了。

十几天后,蒋介石回了封电报,说了几句“至深感佩”的客气话后,拒绝了粤军和桂军进入贵州的要求。

不知当时蒋介石是否留意到这封“请战书”中“北进足以赤化西北,打通国际路线”这句话。两广军阀的预感具有惊人的前瞻性——在未来的一年中,不断地向中国西北行进的中央红军,其军事意图之一就是“打通国际路线”。

黎平,黔东南紧靠湖南的一个边界小城,小城被云贵高原的翠绿山峦所环抱。

红一军团的三团和六团顺着简易公路急促前进,十二月十三日,在平茶附近击溃了黔军周芳仁旅一个营的阻击,很快接近了黎平县城并开始攻城。战斗进行得出奇的顺利,红军的攻击刚一开始,黎平的城门就打开了——从县城里面跑出来一群百姓,敲着锣鼓说欢迎红军长官进城。原来,黔军一个团的守城官兵昨天已经全跑光了,团长带着家眷更是跑到了数十公里之外的榕江。和黔军一起逃跑的还有县城里的豪绅地主们。因此,当红军进入黎平县城时,这座县城里实际上只剩下了穷苦的“干人”。红军官兵部署了警戒之后,打开县政府的仓库一看,顿时心花怒放:敌人没来得及销毁和转移的大量的粮食和盐巴完好地堆积着,不但可以分给县城里的穷苦人,还足够所有的红军官兵饱饱地吃上几天。

在黎平县城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在湘江战役中身负重伤的红三军团五师十五团团长白志文终于苏醒了。半个月前,在湘江西岸新圩的阻击阵地上,桂军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肩射入,打断肩胛骨之后,横穿过他的肺部而出。一直昏迷的白志文在师长李天佑的安排下,被红军官兵抬过了弹雨横飞的湘江和山峰险峻的老山界。苏醒过来之后,白志文被送到军委纵队的休养连。担架刚一进小院,白团长一眼看见了他的老上级何长工,他喊了一声:“何军长!”然后他又看见了在瑞金红军学校上学时的学员队政委董必武。白志文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声音来自小院东墙根下一溜排开的四副担架。白志文看见的全是红三军团负伤的干部:炸伤了一条腿的五师政委钟赤兵,胸口中弹的十六团团长李寿轩,脚被炸烂了的四师师长张宗逊和腰部中弹的十一团团长文年生。白志文的担架也被抬了过去,和墙根下的那四副担架排在了一起。

钟赤兵说:“差不多凑齐了,够组建一个师的!”

军委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在中央红军过了湘江之后被重新整编。周恩来决定把分散在各军团的女红军、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与重伤员们集中在一起,以方便照顾和管理。自中央红军军事转移出发以来,被分散到各军团的女红军们和所在军团的官兵之间偶有摩擦,主要原因是在实行平均主义的红军队伍中,官兵们看不惯对女红军的特殊照顾。和红四方面军的妇女团不一样,中央红军中的女红军大都不是战斗员,矛盾的起因常常是为了吃。分给女红军们的粮食不够吃,而且她们还需要红军官兵替她们背米行军。

休养连整编后,周恩来决定让何长工担任休养连连长,这个奇怪的任命让何长工感到很突然也很为难。周恩来对他说:“你的任务就是绝对保证他们的安全。转移结束的时候,他们在,你也在,两全其美;他们在,你牺牲了,我追认你为烈士;如果他们中间有人丢了或者牺牲了而你还活着,我就要你的脑袋!”然而,何长工作战任务繁重,根本无法具体负责,于是周恩来又调来了原第八军团卫生部部长侯政当休养连专职连长。侯政内心紧张不想干,周恩来说:“工作光荣,责任重大,损失一个杀你的头。”侯政这下子就更紧张了。女红军李坚贞也被派来任休养连指导员。参加红军前当过童养媳的李坚贞性情泼辣,快言快语,办事能力很强,而且山歌唱得很好,只要一有空她就扯开嗓子唱,那首“新做的军鞋四方方,哥哥他穿着上战场”每每唱得红军官兵们心驰神往。

休养连三百多人,四十副担架,十多副担子和药箱,几十匹骡马。

休养连开会的时候,董必武说:“我们虽然是老弱伤病,但是我们是红军,要像战斗连一样生活战斗。”

红三军团的五名干部也躺在担架上开了个小会。钟赤兵说:“我们要把平时对战士讲的话,今天对自己讲,严格要求自己。”大家跟着钟赤兵都说了几句,说的意思很一致:我们是一个特殊的集体,特殊就特殊在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几个躺在担架上的人都把手伸了出来,然后他们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那么多的战友永远地留在了湘江两岸,二十九岁的红军团长白志文没想到自己还能如此安静地享受西斜的温暖阳光。在以后数十年的残酷战斗中,他征战南北并一直活着,直到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