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第4/19页)

这句话其实是说给蒋介石听的。蒋介石听后,果真放下了刘文辉——当然他也不得不放,要不然就是有三头六臂都不够他忙的。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旧政协随即开幕,张群整日为筹备会议而奔走,已没有多余精力放在四川,日常事务主要由邓汉祥代理。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介石准备改组行政院,拟以张群出任行政院长,这就涉及到了让谁来继任四川省主席这个问题。

有从前王缵绪的先例在,蒋介石和张群均颇费踌躇,就怕所选非人,中途被轰下台去,潘文华、刘文辉倒是压得住阵脚,可惜老蒋又对他们不放心。斟酌来斟酌去,最后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邓锡侯。

邓锡侯虽是“铁三角”成员,但为人和善平易,就算抵制蒋介石时,他也不会冲在前面,不过是背后捣捣鬼罢了,所以蒋介石对他的印象尚可,于是就决定让邓锡侯代理四川省主席。

1947年4月,张群正式就任行政院院长,随后提出辞去原职,邓锡侯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以转正。

此时解放战争已经打了有大半年,包括第二十军在内的各路川军都被卷入其中。

国民党部队并非真正了解自己的对手,在战略战术上显得相对笨拙,往往会被解放军绕得团团转。另一方面,从其前线部队,到国防部决策高层,几乎到处都有地下党员,连国防部参谋次长、作战厅长都不例外,使得国民党的军事计划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即所谓的“自己和自己作战”。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部队基本一路败到底,多数川军都没能逃脱这一厄运,打到最后,等待他们的结果通常就两样,不是覆灭,就是起义或投降。

川军中,第二十军是个例外。当时有一种说法,称第二十军是“内战先锋”,或者是“顽固的川军”,就军事论军事,在这个战场上,第二十军属于比较强的部队,也常能打胜仗。

第二十军拥有不俗的战斗力,而且从“杨森战法”起,他们就注重研究共产党部队的战术,相对于其他国民党部队,其行动更为灵活果断。

在国民党军队的全国大整编中,第二十军也编成了师,整编完毕后即开往山东战场,驻扎邹县、滕县。

时隔孟良崮战役结束不久,就在这次著名的战役中,整第七十四师被华东野战军(华野)全歼。整第七十四师的前身是第七十四军,在抗战中为国民党部队的顶尖王牌,连日军都忌惮几分,这个师的整体覆灭,第一次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阵营作战的信心,山东战场上的国民党部队,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皆噤若寒蝉,畏华野如虎。

杨干才到滕县后即开办干训班,专门用一个月时间,针对共产党部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特点,进行了战术研究、心理训练和夜间演习。

杨干才自己也每周到基层部队做一次精神讲话,给官兵打气,同时规定受训课程必须宣传到班,并贯彻到作战行动中去。

1947年7月,华野发起攻势,以第一纵队围攻邹县,第四纵队围攻滕县,邹县、滕县各有整二十师的一个旅驻守,其中滕县含师部直属部队。

解放军的纵队大致相当于军,以一个纵队攻一座城,攻了四天都没攻下来,最后不得不将两个纵队合起来打滕县,又未奏效。

一般国民党部队在重压之下极易崩溃,杨干才在守城时,提出了“人存阵地存,人亡阵地亡”的口号,第二十军的固守相当顽强。

杨干才又派人将城内燃料收集起来,用作夜间城墙上的照明,使攻城部队不能隐蔽地接近城墙,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解放军擅长夜袭的特点。

一、四纵队是华野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都在邹县和滕县碰了硬钉子,加上接下来的几仗,两纵队损失达到三分之二,实力遭到极大削弱。

日后一位参战的解放军将领总结说,还是战前过于轻敌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想以一两个纵队的兵力,一口吃掉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根本不可能办到。”

自1947年上半年开始,就全国战场形势而言,解放军正在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大反攻,因滕县攻守战的挫折,华野内部一度对大反攻形势产生了怀疑,有人甚至说:“反攻,反攻,丢掉山东。”

粟裕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也承认仗没有打好,并发电向中央军委作了检讨。

当整二十师开赴前线战场时,杨森已经被迫离开了黔省主席的宝座。

四川军人中,担任过封疆大吏且治理较有成就的,除刘湘之外,首推刘文辉和杨森。

西康地方贫瘠,人口稀少,而民族关系又极其复杂,别说发展,就算维持也相当不易,刘文辉自认他是用“二十余年的苦斗”,才争取到了一个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