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年少离家(第10/15页)

查理·琼斯·松于美利坚合众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1881年6月25日

考虑到查理已经离家很长一段时间,小时候学的那点儿汉语也早忘记得差不多了,因此他用英语给父亲写信就不足为怪了。他的英语运用得还不是很熟练,不过他一直都说英语,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练习如何用英语写作。

亲爱的父亲:

我写这封信是为了让您知道我现在身在何处。1878年,我在东印度群岛与哥哥分开了,来到了美国,幸运地遇到了我们的救世主基督。感恩基督的怜悯,上帝正在拯救我们的路上。现在达勒姆主日学校和三一学院资助我上学,我特别着急接受教育,这样我就能回中国,跟您说说达勒姆的朋友们的和善以及上帝的恩惠。他派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到世间,以死来拯救所有的罪人。我是个有罪之人,但因上帝的恩惠而得救。我记得小时候你带我到一座大庙里去跪拜那里的木头神像。哦,父亲,跪拜木头像是没什么用的。如果您坚持拜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得到一丁点儿的好处。以前大家对基督一无所知,但现在我已经找到了救世主,无论我在哪里,他都会安抚我。侧耳倾听,你就会听到神灵的话语;抬头仰望,你就会看到上帝的光辉。我信仰上帝,并希望能够根据上帝的旨意在有生之年再次见到您。现在适逢假期,我住在达勒姆的朱利安·卡尔先生家里。收到信后,请您立刻给我回信,收到您的信我会非常开心的。代我向哥哥、姐姐、妹妹们问好,也问您好。下次写信我会告诉您更多的事情。卡尔先生和卡尔太太都是善良的人,他们对我一直很好。再见,父亲。请把信寄到北卡罗来纳州的三一学院。

您的儿子韩教准(查理·琼斯·松)于美利坚合众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1881年6月25日

尽管人生地不熟,学校的同学们对查理都很热情。他们喜欢跟他开玩笑,戏称他为“中国佬”,还拿他的姓氏开玩笑。查理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用自己的一套恶作剧来对付他们,并通过与他们辩驳来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每当他们提到查理奇怪的姓氏,他总是这样反驳:“我宁愿快点[11]也不愿意太慢。”

为了不使查理忘记为他选定的严肃使命,他的资助者们认真培养,反复打磨,力求使他胜任向异教徒传教的角色。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会见,人们都反复强调他身负的使命。1881年圣诞节的前一个星期,人们在三一学院小教堂里专门为他举行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仪式,兼任当地教堂牧师的克雷文博士也参加了。那个星期日,他布道的题目是“走向世界,向所有人传播福音”。整个布道活动一直围绕着查理进行,活动还宣布了他的任务。这次礼拜仪式还有另一项内容,就是正式把查理的教友身份从威尔明顿转到三一学院。仪式上,大家高唱着圣歌,不停地同查理握手。

每逢假日,查理都会去威尔明顿看望里考德牧师和他的女儿罗莎蒙德。主日学校放学后,他则会跟住在达勒姆的安妮·索思盖特一起闲逛,或者在卡尔家豪宅的门廊下轻哼小曲,哄南妮·卡尔的小儿子睡觉,而年仅5岁的莉莎则会坐在他旁边的台阶上玩自己喜爱的洋娃娃。

很显然,这个中国孩子牢牢记住了他从“卡尔爸爸”身上学到的一切东西。数年后,他在上海仍然不断模仿和复制卡尔的生活和处世的细节。随着查理一步步开展自己的生活,这些细节与他的生活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共振,其中包括卡尔给孩子们取的名字、对妻子的昵称以及他自己从事的事业。卡尔在经商手段和业务判断方面也给了查理非常有效的指导,培养了他的经商才能。

查理对女孩子越来越感兴趣。在三一学院的第一学年结束后,他给一位名叫戈登·哈克特的同学写信。16岁的戈登(查理都叫他“戈尔登”)当时已经回老家威尔克斯伯勒过暑假。查理的信是用华丽如雕刻般的字体写成,这也是查理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得益于查理在幼年时期的毛笔书法训练。信的内容详细讲述了三一学院暑假期间发生的新鲜事:

两位菲尔德小姐还在学校。下周五上午她们就回家了。我跟你说过,她们都是年轻可爱的淑女,我非常喜欢她们……在学校的日子非常惬意,但我不知道她们离开之后这里会成什么样子……比德古德小姐还在这里,我想她会待到下个月才离开吧。她还像以前那么漂亮。我有时会去看她和卡西小姐。她说话真可爱……戈尔登,跟这些女孩子们在一起,我玩得可开心了,每天都开心。从学期结束至今,除了《圣经》,其他书我一直没有好好看过。这里现在一切都很好。玛米小姐和另外两个女孩子昨晚来找我,我们玩得开心极了……我们一起去看望了埃拉·卡尔,玩得可开心了,你都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