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年少离家(第8/15页)
计划的第一条,是安排查理上学接受教育。
三一学院是南北战争后南方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之一。在富豪和监理会会众的支持下,校长布拉克斯顿·克雷文带领6名教职工维持着这个学校。1880年12月,也就是查理受洗几个礼拜之后,里考德牧师向克雷文提议:他能否允许一个中国孩子到三一学院接受教育,以便将来完成重大使命?
为了解决查理的学费问题,摩尔上校给一位住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名叫朱利安·卡尔的美国南方富商写了一封信。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卡尔经常收到此类信件,写信的大部分都是南方邦联军人的遗孀,她们希望卡尔能帮助她们的子女上学。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卡尔都是有求必应。这一次,他又一次解囊相助。
前面曾经提到,人们叫他卡尔将军,但实际上卡尔并没有被正式授予过军衔。虽然多年以来,他的崇拜者们坚称他“口袋里装着一份任命书”,只不过因为为人谦虚低调而不愿接受,但实际上在整个战争期间,他最高不过是个二等兵。后来,因其为人慷慨大方,北卡罗来纳州联邦退伍军人协会才授予他一个“将军”的荣誉头衔。
朱利安·卡尔财富惊人,他在当时是当地最大的资本家之一,在烟草行业和纺织行业曾经历过两次大起大落。另外,他还是杜克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还资助查理发起了数次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
一位传记作家曾这样写道:作为教堂山[9]一名成功商人的孩子,卡尔“从小便受到他那虔诚而又堪称楷模的父母的深刻影响。他们打小就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道德原则、基督精神和远大抱负的种子”。
从南方邦联军退伍后,朱利安·卡尔决定向住在达勒姆附近的一位年轻女士求婚,并向父亲借了4 000美元,买下了达勒姆城里一个小烟草厂1/3的股权。
对士兵来说,战争中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烟草,二是威士忌。南北战争结束后,这些需求仍然持续。卡尔给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古怪的名字——“公牛达勒姆”。这完全是模仿在英国广受欢迎的“科尔曼”牌芥末酱商标上的那只公牛,那家芥末酱的产地位于英格兰的达勒姆,名字与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一模一样。卡尔的公司主要生产一种新型的、口感温和的金黄色烟叶。这种烟叶在北卡罗来纳州那贫瘠的土地上长势很好,投入市场后受到南北双方战士们的一致欢迎。卡尔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在全美国投放广告,使得“公牛达勒姆”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他很快就成了百万富翁。另外,他还发展机械化的批量生产,使“公牛达勒姆”烟草出口世界各地。1880年那些忙乱的日子里,美国妇女从谷仓后走出来卷烟抽时,十有八九用的是“公牛达勒姆”烟草。马克·吐温曾开玩笑说,参观埃及金字塔给他留下的唯一印象,是上面挂着的“公牛达勒姆”广告。
1871年,卡尔的公司资产尚不足三万美元,但到1887年已经增长到惊人的400万美元。卡尔成为许多公司的董事长或大股东,这些公司包括达勒姆第一国家银行、达勒姆电灯公司、有轨电车公司以及各种土地开发、铣轧工厂和矿产资源公司。尽管在事业上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功,卡尔依然关照南方邦联军退伍老兵,并设法保证自己的工人能够挣到足够的钱,以便其能成家立业,抚养子女。卡尔有个特点,就是他做这些事时,从来不爱张扬,也不图任何回报。
他是承担查理上学费用的不二人选。
1881年4月的一个晚上,天气暖和,空中灰蒙蒙一片。深夜时分,查理和里考德牧师从威尔明顿坐火车来到了达勒姆。当时达勒姆还是个边境小镇,店面不多,出车站不远就是农田。红灯区位于埃奇蒙特区,但平日里很少看到妓女。酒吧倒是随处可见,人们在大街上打架斗殴倒是常有的事。当时只在东大街那边有几座建得不错的房子,其中一座是卡尔的豪宅,另一座是另一位烟草业大亨华盛顿·杜克的住宅。杜克主要销售一种名为“成品香烟”的新产品。正如卡尔家那位黑人佣人威尔克斯·考德威尔说的那样,达勒姆不是“有涵养的人来的地方”。
那时,马车比骑马更受有钱人青睐。朱利安·卡尔就是驾着一辆四驾马车到车站去迎接里考德牧师和查理的。
卡尔性格开朗,彬彬有礼。他前额高耸,胡须浓密,眼神平静,充满睿智。虽然已经36岁,他向后梳的头发依然乌黑铮亮。
与他结婚已有9年的南妮·卡尔是一位活泼而又温柔的达勒姆姑娘。她那灰色的眼睛显得极为冷静,皮肤白皙而有光泽,似乎也很享受身为人母的感觉。正因为有南妮的存在,卡尔才首先考虑在达勒姆进行投资。她育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用一位仰慕者的话来说,“每当全家人聚在一起,她身上女性美德那神圣的光辉都会笼罩着大家,全家人的生活为之生色,这也是他们能够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