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长期和平的影响(第4/6页)

战后的回忆录、传记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来自低级士兵的声音,如“恶脸杰克”[JackNastyface,即威廉·鲁滨逊(WilliamRobinson)]、约翰·比彻韦斯以及约翰·尼克尔(JohnNicol)的作品。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很多军官失去了生计,因而转向写作寻求出路,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弗雷德里克·马里亚特上校,他几乎可以被称为海事小说的创始人,也是从沃尔特·司各特(WalterScott)到查尔斯·狄更斯时代之间最受欢迎的作者。他的作品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紧密相关,他曾是科克伦勋爵麾下的一名准尉,所以他的主角并不是出海执行任务的船长,这就有别于之后弗里斯特和奥布莱恩的作品。马里亚特在书中几乎没有提及近代的海军汽船,但是这无碍于汽船在民众心中乘风破浪,探险猎奇的形象。

由于煤气灯的使用,剧院渐渐成为大众新宠,海军的故事常被搬上舞台,加以演绎歌颂。最为著名的剧作家是道格拉斯·杰罗尔德(DouglasJerrold),1829年他创作完成剧《黑眼苏珊》(BlackEy’dSusan),讲述了一名水手从心生歹念的船长手下救下自己的爱人,而自己险遭绞刑的故事。这部通俗剧在萨里剧场(SurreyTheatre)上演了300场,这一纪录史无前例,后来又在科芬园(CoventGarden)以及德鲁里街剧院(DruryLane)不断加演。最受欢迎的演员库克(T.P.Cooke)也出身海军,参加过圣文森特角海战。在舞台上,他将英国水手的勇敢、积极和浪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1827年的《引航员》(ThePilot)中,他出色地扮演了高个儿汤姆·科芬(LongTomCoffin),虽然这一形象在蒸汽机时代看似过时,却仍不乏“神秘与深度,热情与悲痛”12。

1830年到1837年间,执政的英国国王威廉四世(WilliamⅣ)素有“水手国王”的外号,在18世纪80年代,他曾是纳尔逊舰队中的一名上校。他成为自詹姆斯二世以来久违了的热爱海洋的英国君主,重新掀起了皇家对航海事业的兴趣。维多利亚女王继承了威廉四世的热情,她乘坐皇家游艇“维多利亚”号和“艾尔伯特”号巡游全国,往返于她位于怀特岛的奥斯本宫殿。她为英国海军建造了诸多战舰,开创了女性主持建造船舰的先河,她甚至将自己的几个儿子送到海军中接受锻炼。

从道德层面上说,1840年到1860年间的鸦片战争应该算是皇家海军行动中最为人诟病的——年轻的威廉·格莱斯顿(WilliamGladstone)曾在议会责备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质,“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长久以来,中国向西方提供丝绸、瓷器、茶叶这类西方人趋之若鹜的宝贝,但是除了白银和非法的鸦片,西方人找不到其他能够打开中国市场的商品。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销烟,试图以此永绝鸦片贸易,但是英国人报之以侵略暴行。英国仰仗自己的铁甲汽船,一路进犯到长江,沿岸港口无一在炮火硝烟中幸免。1841年1月7日,英军侵犯珠江时,遭到了戍城官兵的抵抗,关键之战在此打响。要塞之上,中国官兵设备落后,枪支火力微弱,枪炮被固定在不能升降的支架上。江面上只有区区几艘平底帆船待命。威廉·霍尔上校(CaptainWilliamHall)指挥桨轮铁甲的护卫舰“复仇女神”号(Nemesis)慢慢逼近,枪弹飞射,击中中国船只。中国船只中有一艘中弹爆炸,威力之大让人想起43年前尼罗河的“远东”号。当江面上的中国船只剩下不到6艘的时候,“复仇女神”号转而攻击沙滩处的其他帆船,中国船只尽数被毁或被俘。随后,“复仇女神”号又逆流而上,攻击了上游一处小镇才扬长而去。这次战争是一场新旧帝国之间的较量,中国在炮火的攻击下深刻认识到大英帝国的海上实力。

经过两年的战争,英国占领了香港,获得了在4个港口通商贸易的特权。前英国海军上将查理·义律(CharlesElliot)成为英国驻华的贸易总督,他不断向英国人大力鼓吹香港的重要性,但是英国人在香港最初10年的生活是让人失望的。据1844年的一份报告称:“这个岛上的中国人总计1.9万人,其中妇女、小孩总计不到1000。这其中还包括了31座妓院、8座赌场、20座鸦片馆中的97名女奴和女仆。”13虽然如此,贸易很快为这个小岛注入了活力,香港成了英国贸易的大仓库,随之发展起来的还有英国的海军基地。1856年至1860年间,英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获得了10个港口的通商特权,代价是中国民众对大英帝国的长期敌视。

战争的成功需要具备良好的制图和情报收集的能力,需要对这个世界了如指掌。鸦片战争的幕后策划者是海军部第二秘书约翰·巴洛爵士(SirJohnBarrow),正是他推动了北极和非洲的科学考察,他同时还是皇家地理学会(RoyalGeographicSociety)的创始人之一。在以往,荷兰和法国的制图能力远远超过英国。虽然库克在远航前的准备和远航中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制图能力,但是海军水道测绘部(AdmiraltyHydrographicDepartment)直到1795年才得以建立,而且其工作只是收集已有的绘图,然后分发给各艘船只而已。当弗朗西斯·蒲福(FrancisBeaufort)1829年掌管水道测绘部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年届55岁、经验丰富的海军上校了。在其在任的25年间,他授权绘制了1500张新地图,极大地提高了地图绘制的准确度,为整个世界海军地图的绘制建立了标准。其中有不少图制在一个半世纪以后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