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第16/19页)

胡不来说:“我们是在黔阳县啊,黔阳县是什么地方?有一个洪江嘛,那可是全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之一。正因为有个洪江,周边地区,也都跟着富起来。我们这里,别的东西不多,就是富商多,找他们嘛。”

这一点,古立德其实早就想到了,收剿匪捐。问题是,通常是摊捐到户或者摊捐到人,对于富人来说,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说不定有什么关系,还被官员给免捐了。苦的是穷人,穷人承受了各类苛捐杂税,日子过不下去了,只有一个办法,逃捐。怎么逃?自然是上山当土匪。这事,还真是不好办。

胡不来自己就是穷人出身,对于穷人也有一腔同情。再说了,穷人家徒四壁,从他们身上,能刮下多少油来?胡不来要快速致富,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从富人身上榨油。他说:“如果恩主爷信得过我,把这件事交给我好了。到时候,只要恩主爷出个面,坐在那里,哪怕一句话不说,我都能保证,弄回几十万两银子,绝对没有问题。”

古立德说:“你可不能用非法手段。”

“不会不会。”胡不来说,“替县太爷做事,怎么能用非法手段?你放心好了,我保证合法得不能再合法。”

胡不来提前来洪江,心里其实有一个大计划。到了洪江一看,刘承忠、马占山这一对冤家,还真是不怕麻烦,竟然把民团组建起来了。洪江人自己组建了民团,胡不来就少了大机会,他当然要把这个民团搞垮,然后由自己组建民团。好在他还没来得及行动,洪江的民团,自己就搞不下去了。

胡不来来忠义镖局,就是为了这件事。

此刻,忠义镖局里面,刘承忠正坐在家里生闷气。昨天早晨处罚了余海云以及马智琛,刘承忠知道,这件事还没有完。理论上,还应该由余海云登门向马智琛道歉,刘承忠已经表达了这个意思,余海云却坚决不干。果然,今天的早操,守城队倒是如常训练,护城队里白马镖局的人,全部缺席。明天早晨,如果白马镖局的人再不来,这个训练,就搞成了忠义镖局自己的内部操练,护城队,就不得不散了。

刘承忠和马占山,就像一对弈手,正在下一盘大棋。现在,是马占山落了一子,该刘承忠应手了。可是,刘承忠手里拿着棋子,却不知道往哪里放。

正在此时,下人来报,胡师爷拜访。刘承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胡师爷?哪里来个胡师爷?”下人说,是新任县令古大人的师爷胡不来。

刘承忠立即站起,一边向外走,一边说:“快请。”

除了王顺清和张祖仁,胡不来走进洪江任何一扇门,都会畅通无阻。下人虽然说要先禀告,胡不来却不当一回事,摇着扇子,向里面走。看门的人知道他是胡师爷,也不敢拦,只是在背后嘀咕,装什么洋葱,才刚刚进入四月呢,扇子就摇起来了。

刘承忠把胡不来迎进正厅,恭恭敬敬地将他让到主位,又吩咐泡上茶来。

胡不来把扇子一收,喝了一口茶,说:“刘总镖头,你这个茶,不是湖南黑茶吧?”

刘承忠说:“胡师爷是识货之人啊。这是大红袍。”

“噢?”胡不来端起茶,品了一口,道:“大红袍。最顶级的产自福建武夷山的天心岩。说起来,这种茶叶还有一个来历,不知刘总镖头知不知道?”

刘承忠说:“我是粗人,只会舞枪弄棒。品茶,是你们这些文人的雅事。”

胡不来说,大明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的时候忽然得病,腹部疼痛难忍,刚好遇到天心禅寺和尚净虚。净虚和尚泡了茶给他喝,丁显的病很快就好了。丁显进京,高中状元,回来致谢净空和尚,问起茶叶。临别时,净空和尚以茶相赠。丁显用锡罐小心装了,带进京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给皇上。皇后饮后身体渐渐康复,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将大红袍披在茶树上,绕树三圈,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用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出。传说每年朝廷均派出官吏前来拜见茶树,所派官员均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树上。

刘承忠说:“胡师爷真是博学多闻,我还真不知道大红袍有这样的来历。”

胡不来说摆了摆手,道:“这样的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据当地人说,武夷山天心岩最正宗的大红袍,只有六棵树,而且这六棵树,全部生在悬崖峭壁的岩缝之中,人根本爬不上去,只有用训练有素的猴子,才能采取。既然人不能上去,又怎么可能有丁状元披大红袍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