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第18/19页)
有钱能使鬼推磨,听说价钱翻一倍,轿夫顿时来了精神。
不一刻,到达张府。此时正是张祖仁抽烟的时间,一般不见客。胡不来毕竟不是一般的客人,张府的下人也不敢拦他,他直接闯进了张府的烟房。张祖仁正由侍女替他装烟,抽得云里雾里,见胡不来进来,连身子都没抬,只是问:“来一泡?”
胡不来往软榻上一坐,说:“上次的事没谈完,我们接着谈。”
张祖仁故意装糊涂:“上次什么事?烟抽多了,记性不好。”
“借兵的事。”胡不来说,“我也不和你讨价还价了,打死打伤一个土匪,我付给你一百五十两,也不抽头。”
“一百五十两,看起来不错。”张祖仁说,“可是,你算过账没有?我的洋枪一响,那些土匪,肯定作鸟兽散了,一场仗打下来,我们能打死打伤几个土匪?顶多十个吧。你认为一千五百两银子,我会看来眼里?何况,这一千五百两中,我还要付给那些印度人和西先生,剩下来,不会超过五百两。”
胡不来慢悠悠地说:“说得倒也是。张老板是今非昔比啊,一年的进项,没有上千万两,也有几百万两吧。几百两的进项,只不过是个零头。这就像街边有一块碎银子,张老板都懒得弯腰去捡起来。”
“知道你还说个屁啊。”张祖仁说。
“不过,我听说了一件事。”胡不来有备而来,“上次,王家兄弟来借兵,张老板没有同意,这事恐怕不是太好。”
张祖仁说:“有什么不好?老子说好就好,说不好,就是不好。”
胡不来摆头:“我还是觉得不好。你想啊,借兵这件事,并不仅仅是王把总的意思,也是古大人的意思。你不同意借兵,既得罪了王把总,也得罪了古大人。整个黔阳县,就这两个人的官最大……”
张祖仁打断了胡不来:“官再大,又能拿老子有什么办法?”
“办法嘛,不是没有吧?”胡不来说,“你手下有八家烟馆是不是?朝廷可是发过八道禁烟令。”
张祖仁停止了抽烟,瞪了胡不来一眼:“吓我是吧?我是被吓大的?”他有一句话没说出来,王顺清在他身上有巨大的利益,能轻易对烟馆动手?就算古立德不懂套路,背后还有乌孙贾呢,他可是从四品的知府。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乌孙贾可是比古立德大好几级,要整死一个古立德,那还不是小事一桩?
胡不来说:“我还真不是吓你。你一个人就开了八家烟馆,完全是公开的。这事,如果报到省里,或者报给湖广总督林则徐大人,你想过会是什么结果吗?”
张祖仁的烟抽完了,人也清醒了许多,仔细想一想胡不来这话,不是没有道理。林则徐大人那可是个坚定的禁烟派,十几年前,他担任江苏按察史的时候,就在江苏搞了一次禁烟运动。就任湖广总督后,对湖北、湖南两省的一些大烟商,也是严加惩处。若是真有人把张祖仁的事报上去,那无疑又是一个大烟商,林大人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何况,县令大人真想整他的话,还不一定要搞这么大,今天抓你一个扰乱治安罪,明天抓你一个聚众斗殴罪,后天又抓你一个窝藏罪,没完没了地找你麻烦,小事就变成了天大的事。他背后有乌孙贾撑着一把大大的保护伞,那不错,问题是,县太爷抓你几个人,你拿几十两银子,事情就解决了。但是,你去找知府大人,一定得花几百两银子甚至几千两银子,钱太少了,知府一个从四品朝廷命官,怎么可能替你出头?
张祖仁正想这件事的时候,胡不来又说话了。
胡不来说:“对了,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外国人进入中国经商,好像是违反大清律例的吧?你和西先生做生意,这件事……这件事好像有点麻烦啊。”
这话让张祖仁有一种背脊发凉的感觉。
他不是不清楚,大清朝初年实行海禁,严禁对外贸易。康熙二十四年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设立海关。此后,外贸时紧时松,但外国人,均不能直接和中国通商,必须通过洋行贸易。外国人出入中国,均需要进行严格登记,否则,以通敌卖国罪论处。
张祖仁不得不退了一步,说:“胡师爷,你也是知道的,洋枪队不是我的,是西先生的。他不一定听我的啊。”
胡不来说:“我和你的关系,自然不用说,所以,我才会这么耐心,一次又一次找你。可是,你要知道,古大人是京官出身,对于法律,他比任何地方官都清楚。而且,京官是见过世面的,架子大,脾气也不会太好。他如果没有耐心,这件事,恐怕就会有大麻烦啊。”
张祖仁慢慢醒过来了,开始意识到,自己无论是在王顺清面前,还是古立德面前,绝对不能托大。有乌孙贾当后台又怎么样?走私贸易这件事如果闹出来,乌孙贾自己都顶不住,说不准会坐牢,与此有关的一干人,那就不是坐牢的事,很可能就是玩掉吃饭家伙的事。想一想当初王顺喜躲在幕后,并且不留下任何证据,真是有先见之明。再说了,自己欺着王顺喜玩,他竟然装着不知情,大概也是想明白了,这事不能闹,一旦闹起来,大家全部玩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