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第17/19页)
刘承忠说:“这么说,这个茶就太名贵了。”
胡不来再次摆了摆手:“真正的大红袍,确实名贵,毕竟只有六棵树能产出嘛。就像杭州的龙井,只有那口井周边的几棵树产出的茶叶,才是正宗。这样的茶,全部运进宫里了,寻常人别说是喝,见都无缘见到。算了,不说这个了,我这次前来,是受古大人之命,了解洪江民团的事。”
听说民团,刘承忠顿时叹了一口气:“胡师爷不说还好。这件事,把我烦死了。”
胡不来早已经了解全部情况,但当着刘承忠的面,还是煞有介事地了解一番,最后说:“这可真有点麻烦。没想到,一件好事,办成了这个模样,这让我怎么向古大人报告?”
刘承忠说:“我现在是骑虎难下,谁如果有办法解我这个围,让我叫他爹都成。”
胡不来假装仔细地思考一番,然后说:“能不能这样?我让古大人下一道命令,民团由县衙来组织,委托洪江汛把总统领,再由汛把总统一安排刘总镖头和马总镖头担任训练官。”
刘承忠怎么不知道,如此一来,就给了那些贪官们捞钱的机会。当初,他们之所以自己办民团,就是想和贪官撇开关系。而现在,不这样干,自己如何脱身?他当即说:“由官府领头,再好不过,我个人,没有任何意见。不过,这件事我一个人说了不算啊。”
胡不来肯定知道他一个人说了不算。但是,民团的主力,毕竟是他和马占山。如果刘承忠打了退堂鼓,马占山一个人,也撑不下去,除了同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胡不来说:“只要刘总镖头真心这么想,马总镖头那边,我去说说。”
和刘承忠说妥,胡不来告辞。刘承忠早已经准备好礼物,送到门口。
到达白马镖局,胡不来说出的,又是另一番话。
马占山早已经料到,野狼帮受了打击,短时间内,要想攻打洪江,不那么容易。他正想利用这段时间让刘承忠出丑,县衙若是把民团收走,等于解了刘承忠之围,同时,还让那些贪官捞到了腐败的机会。这两样,都是他不愿意的,可他又不好公开反对。
胡不来早已经设想了各种方案,马占山可能会找理由反对这一点,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他不希望马占山将自己的主意托出,而是先堵住他。“马总镖头,古大人的意见,你如果组织这个民团也可以。古大人说了,光靠洪江一个民团,肯定对付不了所有土匪,得集中全县的力量。到时候,洪江的民团,必须听从县里的调遣,不得有任何违抗。”
由县里统一调遣,不算什么事吧。对于马占山来说,他只有两个目的,一是这是一支力量,可以增加自己的分量。其次,要养这支民团,就需要一笔费用,只要费用不是全部由县衙划拨,就还能玩。再说了,县衙所收取的费用,最多也就是捐费。洪江既然有自己的民团,总可以在捐费之外,找各大商户再出点血。
马占山说:“既然县衙这样决定,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说真话,确实是有点可惜啊。”
胡不来问:“可惜?为什么?由县衙统一指挥,不是更好吗?”
马占山说:“当然,我说可惜,是我存了点私心。这次,我们白马镖局遭到野狼帮的劫掠,损失惨重,我如果说不想报这个仇,肯定没有人相信。有了这支民团,我报仇的信心更足。而且,时间虽短,却已经上路了。”
胡不来说:“你提到这一点,倒让我想起一件事。由于资费问题,守城队的人员,肯定不可能太多。至于护城队,人员就不会少。护城队的人员多,且成分复杂,管理不容易。如果可能的话,采取不同的手段管理和训练,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你的想法,我和王大人打声招呼,如果你仍然想带这个队,你找王大人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方案来。”
最后,果然是越谈越融洽。临别,马占山同样给胡师爷封了一个大红包。胡师爷假意推脱一番,然后笑纳。
接下来,便去张府,找张祖仁。
江南四月,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转眼,便下起了雨。这次在洪江活动,胡不来自然要坐轿子。古立德那个老古董不懂得享受,他胡不来可不是那样的人,到达洪江的第一天,他就雇了一顶轿子,谈好了价钱,说好离开洪江时一次付清。来到洪江时,胡不来仍然是穷光蛋,身上掏不出一两银子,但现在,虽然没有大富,三几个月的用度,已经很富余了。
轿夫不愿冒雨行走。轿子是布帘,不防水,一旦被打湿,使用寿命就会受到影响。对于胡不来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可不愿因为雨而浪费时间,他说:“算了,我也不和你们谈了,价钱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