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第3/6页)

被人戳中痛处,怎样提醒下不为例

有时候,

用枪得不到的东西,

却可以用鲜花得到。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家庭聚会时,亲戚长辈总爱提到我的前任。我很不高兴,又不好当场翻脸给长辈难堪。这种时候该怎么说,才能让他们消停一些呢?

常见的说法:“我真的不想再提到他了!别说这个了。”

更好的说法:“我想到就难受,别说这个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

每个人都有不想被提起的过去。而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当别人戳到这些痛处的时候,勃然大怒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会让那些本来就想伤害你的人窃喜,让那些只是无心之失的人觉得受到冒犯。

可是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会觉得,如果情绪表达得不够激烈,别人还是不理解问题的严重性,万一下次再犯怎么办?难道就没有既不反应过激,也不留下后患的办法吗?

当然有,那就是:强烈地表达感受,而非激烈地表达想法。

比较一下刚才提到的两种说法。“我真的不想再提这件事了,你能不能不要再说了?”这是一种激烈的情绪,表达的是你的想法,是对于他人的要求,容易激起对方的反弹,觉得你小题大做。

而“我真的很难受,你能不能不要再说了”虽然也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表达,但它表达的却是你自己的感受,就算同样也是在提要求,听起来却会好受得多。因为这时候你的请求,是希望对方体谅你的痛苦,而非被你强烈的情绪胁迫。也就是说,听你的,是因为爱你,而不是因为怕你。

当然,对于前任,最好的做法是解开心结,当成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不要有负面的态度。但是如果你实在做不到这一点,那至少也不要用负面态度去看待提及前任的人。这是因为,亲近的人戳到你的痛处,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意的。而你之所以觉得他们掌握不好说话的尺度,是因为每个人对不同话题的敏感度都不一样。

同样的话,对某个人可以聊,对其他人就未必能聊。就像关于前任的话题,就是有人能接受,有人不能接受。如果你不把自己的底线表达清楚,一厢情愿地期待对方自己揣测,也就难怪经常会感到受冒犯了。

这种预设对方“应该”了解自己感受的误会,在心理学上叫作“自我透明的错觉”。顾名思义,你对你自己来说是透明的,所以就误以为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透明的。可是在别人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又没有读心术,怎么可能理所当然地知道你想说什么,又不想说什么呢?

具体来说,你可能觉得,前任是任何人都不愿提及的话题。可是对亲戚(特别是长辈)来说,他们可能误以为这是一个对你有吸引力,又能接近两代人关系的共同话题,适合用来表示对你的关心。所以你真正需要的,绝对不是怼人,而是很真诚地表达你的感受,请求他们不要再说了。

你要知道,越是难过,越不要用言语暴力逼对方屈服。因为敌意只能激发敌意,求助才能收获善意。即使你有非常强烈地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的冲动,也不能抓狂,而是要照顾对方的感受,用他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你的要求。想要耳根清净,就得接受一个事实——有时候,用枪得不到的东西,却可以用鲜花得到。

所以,你可以说:“请你别说这个了,我会难受的。”或者也可以用更软的语气说:“拜托啦,别提这个了,我心里不太舒服。”这不是命令,而是请求。对于无意中伤害你的人来说,请求一定比命令更有效。即使对方再怎么神经大条,无法察觉你的心情,你把话讲明白了,他们也总是会收敛一些的。

+•延伸思考

在任何提到让你不舒服的话题的场合,都可以这样做。比如,老同学拿你当年的糗事开玩笑,其实你心里仍耿耿于怀。与其自己憋着装大度,倒不如真诚地表达你的感受。毕竟,装是装不长久的,你自己难受,最后却只能换来对方一句“你介意的话怎么不早说?”这又何必呢?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软弱的一面,也都有不想提及的伤口,需要彼此细心呵护。你暴露出自己受伤的弱点,不用觉得丢脸。倒是对方会觉得,自己居然没有关注到你的感受,需要你把话说得这么明白,这是他自己的失礼。

遇到大牛,怎样跟他要微信

跟牛人拉近关系,

不是靠乞求,

而是靠给予。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工作上常常会遇到各行各业的牛人,我很想向他们讨教学习。但我每次冲上去直接问“能不能加微信”时,通常都会被拒绝。我该怎么提高跟牛人要微信的成功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