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真诚的道歉,是修复破裂关系最简单有效的方式。然而“道歉”这个场景,又是最让人紧张和尴尬的。为了化解这种尴尬,我们经常会本能地出些昏招。认识并且避免这些误区,才能让你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之后,通过道歉换取对方的谅解。

只是“对不起”,换不到“没关系”

道歉的时候别怕丢脸,

因为道歉的效果,

有时恰好跟你丢脸的程度成正比。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跟朋友开了一个比较过分的玩笑,他很不开心,我该怎么跟他道歉,才能让他原谅我呢?

常见说法1:“好啦,我道歉就是了,别生气啦!”

常见说法2:“如果你觉得不舒服,那我可以跟你道歉。”

常见说法3:“我很抱歉,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你这么在意。”

更好的说法:“我知道我的话伤到你了,真的很对不起。”

?•为什么要这样说

诚挚的道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通常会觉得,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是件特别尴尬的事。而为了降低自己的尴尬感,道歉的时候,人们就很容易陷入三个误区,致使被道歉的人接收不到我们的歉意。

第一个误区,是硬要在道歉最后加上一句“尾巴”,让道歉听起来比较轻松。比如在表达歉意之后,劝对方“别生气啦”之类的。而这个“小尾巴”,其实是会让人很抓狂的。因为在被你冒犯的人听起来,这是在暗示问题出在他身上,是他不懂放轻松,喜欢小题大做,才导致关系紧张的。可是,被伤害的人明明是他,你凭什么要求他就必须大气一点,必须看开一点呢?

第二个误区,是在道歉的时候,加上了“前提”。比如“如果你觉得不舒服,那我可以跟你道歉”,这个逻辑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毕竟对方的“不舒服”,是你道歉的直接原因。可是归根结底,对方的不舒服,是因为你做错了。你是在为你的错误道歉,这时候强调“对方不舒服”这个前提,只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怪罪他太敏感脆弱。

第三个误区最严重,是在道歉时还要加上“但是”,试图为自己开脱。最常见的情况,是说完抱歉之后再加一句“(但是)我不是故意的”。从你的角度想,这是为了让对方心里好受些。但是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完全不是这个感觉,他会觉得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自我辩解,甚至是找借口。一个最本能的反应是:“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就可以这样吗?”所以,即使你没有说出“但是”这两个字,只要存在辩解的成分,这样的抱歉在对方听起来,就是没那么真诚和纯粹的。

以上这三个误区,并不一定是因为道歉者存心狡辩。恰恰相反,这很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内心被羞耻感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才会找各种机会,给自己缓和一下气氛。但是,如果你要让对方感受到真挚的歉意,就必须克制这种本能的冲动。不要怕,让你的羞耻感自然表现出来就好。

关于这一点,美国的沟通专家约翰·卡多(John Kador)指出:“对不起”之所以会有力量,其实不在话怎么说,也不在内心怎么想,而是在于你是否充分展现出“羞耻感”(Shame)。羞耻感展现得越多,道歉就越有力量。也就是说,你越是让自己显得尴尬,就可以得到对方越多的谅解。道歉最大的诀窍,就是“不要怕尴尬”。

廉颇的“负荆请罪”之所以是历史上最典范的道歉,就是因为堂堂大将军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脱掉上衣,背着荆条,一路走到蔺相如家,跪在蔺相如面前请他责罚。这里的每个细节,都是在狠狠地羞辱自己,若非如此,就不足以表达羞耻与愧疚。真心觉得做错了事,希望别人原谅,就不要怕丢脸,付出“代价”,才能更好地换取原谅。

总之,理想的道歉,要越明确越集中越好,要拿掉前面提到的这些“尾巴”“前提”“但是”。如果你要为说错话道歉,你就应该简洁明了地说“我知道我的话伤到你了,真的很对不起”——停在这里,不要再说了。虽然这样可能会让气氛有点尴尬,不过别担心,你越尴尬,就能让对方越快消气。看到你这么丢脸,场面这么僵,对方通常就会很快消气,甚至还会主动打圆场:“好啦好啦!没事了没事了。”

而就算真的事出有因,你也不要急着辩解,等对方气消之后,你可以再好好解释。比如说,如果你遇上堵车所以上班迟到,老板来责问你的时候你只需要说:“老板,我知道迟到耽误了工作,我非常抱歉。”然后等老板气消了,问起情况的时候你再解释,这样就会比较自然,不像是在找借口。就算老板没问起,隔几天再跟老板抱怨,堵车曾经害你迟到,也比当下跟老板顶嘴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