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下人的商人 (第6/13页)

“那你做得可真好,不枉了我爹舍命救你。”白依梅不屑地看了他一眼,扭脸走到江泰面前。

“干爹,古东家说这生意他不做了。他回去后自会向两江曾大人解释。”

江泰无言地点了点头,刚要端茶送客,古平原忽然走回来,扬声说了句:“这笔生意就算了,不过我说的话不能就这么算了。”

“哦,古老弟,你这是什么意思,指的又是哪一句话呢?”江泰不解地问。“当初我刚一进贵宅,曾经说之所以来此,不仅是为了替曾大人买粮,而且还是为了给漕帮弟兄开条路,为了大家今后的生计和帮中百年基业着想。”

江泰听完更糊涂了,不错,当初古平原是这么说的,可是如今买卖不成,这其他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他为什么又重提此事?

“买卖不成仁义在。难得江帮主不嫌弃古某是个初来乍到的空子,愿意和我商量生意,那我自然要投桃报李,绝不会做半吊子,说了不算。”古平原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锦上添花,不料事情起了变化,他很快就做了决定,在两江做生意,漕帮一定要交,而且此时放交情,更加让人见情。

“古某代表徽商与洞庭商帮的陈七台陈主事和杭州埠康钱庄的胡雪岩胡东家联手在杭州码头开了一家大货栈。事情正在办,很快就好。杭州是运河起点,我们打算将来把东南和西南运往北方的茶叶生意都揽过来。与其另造新船,不如就用漕帮的船,将来北货南运,自然要劳烦漕帮。这笔生意,江帮主可有兴趣?”

江泰在运河上跑了一辈子,一听就知道这是人家在挑自己发财。漕运一年一次,去时运粮,返程称之为“回空”,有时也带些杂货,但那都是时有时无的生意。如今徽商、洞庭商帮还有胡财神联手做生意,不问可知必定货源滚滚,到时候一年到头,运河上的漕船往来穿梭,走一程就有一程的水脚银子,兴旺发达那真是指日可待。江泰想到这儿,佝偻着身子,走下正中的交椅,拱手一礼:“古老弟,你的为人心地我真是领教了,漕帮受惠甚多,不知何以为报,至于方才那笔粮食生意嘛……”他又为难地看了看一旁面带冷笑的白依梅。

“不敢当,您老太抬举我了。这事儿说到底是彼此相帮,至于粮食生意既然漕帮已经和吴大人谈妥,我绝不敢让您为难,此事就当从来没提过好了。”

“老弟,你可真是落门落槛。好,这个情,我江泰替漕帮领了。”江泰用一双布满青筋的手按在古平原肩上,冲着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古大哥,这可就是你不对了。”刘黑塔一拍大腿:“按你这么说,这事儿分明还有缓儿,你再说一说,江泰指不定就能把生意给咱们。现如今你一口回绝,那这三十万石粮食上哪儿找去。”

彭海碗在一旁也深深点头,只不过这是店东做的决定,又与茶庄业务无干,他自然是不好插嘴。

古平原先不回答,对着彭海碗道:“胡老太爷要我来江宁,帮他整顿茶庄,重整旗鼓,这一点如今我做到了。关于茶叶生意,彭掌柜你是内行,原先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该守成还是开创,全看你的判断,我绝不插手。我办这家南北货栈,就是开一条路,方便你去走。”

彭掌柜心里清楚,古平原这是把话说得太谦虚了。杭州是水陆要冲,这家货栈码头何止是一条路而已,那是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有了这个码头,一则运费必然低,与别家竞争就有了优势;二则掌控了运输中转的必经之地,茶商就必须要与徽州茶庄打交道,这里面的好处一天两天看不出,可时间长了,自家那就隐隐成了茶业生意的龙头,成了南北茶商里的泰山北斗,光靠这份名气,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彭海碗心里暗挑大拇指,胡老爷子找这么个人来做联号生意,当真是慧眼识人,外人以为是古平原占了胡家的便宜,其实是胡家沾了人家的光。

“开疆拓土最是累人,怎么能让二爷去呢?东家,你把这事儿交给我吧,我一定不辱使命,将来我见了老太爷也能表表功,赎赎罪戾。”彭海碗提了个要求。

古平原微微一笑:“我二弟年富力强,正该去历练历练。江宁的生意主要靠历年积攒下的人脉,这全仗彭掌柜从中操持,别人难以替代。”

这说的也是,彭掌柜听了便不再坚持。

“那粮食怎么办,难道就双手空空去见曾大人?”刘黑塔对此耿耿于怀。

“我后来想明白了。事情已经弄到了漕运总督那里,要是我坚持非要这批粮,我想江泰能从中匀出一半来给我,但是漕帮就因此得罪了吴棠,不能为了自己做生意而连累朋友。”

“朋友?古大哥,你说的是江泰还是那个白依梅?你做生意一向是无往不利,这次却弄得灰头土脸地回来,该不是顾念旧情,怜香惜玉吧?”刘黑塔冲他挤挤眼,却旋即变了脸色,尴尬地冲着古平原身后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