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五:好莱坞电影也和中国电影一样,需要大量的配音员吗?(第2/6页)

当然了,好莱坞也有不争气的演员。全世界各行各业都有能人,也都有不行的人,但在好莱坞,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你要是不行,很快就被淘汰掉,有大把有能力的人能取代你。总之,能够在好莱坞脱颖而出、通过竞争而上岗的这些演员,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不论是美国各州的口音,还是英国口音、新西兰口音、澳大利亚口音,还是加拿大口音,他们中很多人都能说,而且说得惟妙惟肖。在好莱坞,从来都是不缺人才的,全世界最优秀的人都想要挤进好莱坞,所以最终能站上金字塔顶端的肯定都是最优秀的人才,除了口音方面的才能,其他方面也都不差,尤其是胖瘦的问题,为了一部戏,为了艺术,人家愿意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中国娱乐圈现在的这些所谓的小鲜肉所无法比拟的。比如现在有一部戏,让男主角演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为了这个角色,需要他增肥十斤,我们的这些小鲜肉肯定不愿意,你打死他他都不会同意牺牲自己的形象。别说他不愿意,他的粉丝也不干,因为粉丝就喜欢他最好看的样子,粉丝掏钱也是为了看他的颜值,而不是看一个肥胖的中年大叔。

好莱坞的顶级演员,都有着一股为了艺术牺牲的精神。拿汤姆·汉克斯来举例,他在电影《费城故事》里演了一个艾滋病人,为了诠释这个角色,他需要把自己变成一副极其瘦弱的形象。如果是在这部电影开机前,让他有充足的时间,通过节食等方式,让自己变瘦,那还能容易一点,但汤姆·汉克斯要演的这个艾滋病人,在电影的前半段是没有得病的。电影的一开始,他是一个正常人,而且还是一个律师,然后演着演着,他就得了艾滋病,变成了一个骷髅般的人。所以,汤姆·汉克斯是一边演一边瘦身,一部戏拍完了,就把一个好端端的演员,完全变成了一个艾滋病人的样子,这是再好的化妆术都达不到的效果。

前一阵子,我在微博上看到好多人拿莱昂纳多跟我比,说“小李子”当年演《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多帅,多瘦,现在变成“高晓松”了。我觉得大家都冤枉“小李子”了,他和我可不一样。我变成现在这样,纯粹是吃出来的,但人家“小李子”是为了拍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一部新戏,才强制自己增肥的,导演让他为了角色把自己胖成那样,他就乖乖把自己弄成那样。现在颁奖季要开始了,大家马上就能看到这部戏了。

好莱坞演员的敬业,不光体现在他们愿意为了戏而牺牲,也不光因为好莱坞人才济济,竞争激烈,还体现在他们的演员的接戏量都很少。他们的演员,平均一年半才接一部戏,也就是说,他们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去钻研一个角色,为了这个角色去学习口音,为了这个角色去增肥和减肥。如果用同样的态度去演戏,其实中国演员也能把每一个角色都诠释得淋漓尽致,但中国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能让一个大演员沉淀下来,心甘情愿地去钻研一个角色,除非是李安这样的大导演,否则梁朝伟不会在《色·戒》中说出一口标准的上海话。如今中国的大演员,都必须同时演至少三部戏,才能体现出他是大腕。当年四大天王最火的时候,他们一个人同时演四五部戏,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样一来,他就没法单纯地为了一个角色而去让自己突然变胖,突然变瘦,因为他还得同时兼顾着其他角色。

所以,我们的演员没有好莱坞演员那样的敬业态度,并不仅仅是演员自身的问题,还有整个大环境的问题,当然还有工会的原因,这个我就不多提了。总之,好莱坞的演员之所以能把每个角色都诠释到灵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一个是好莱坞人才多,另一个是演员接戏少,人家对每一部戏都认真对待,拍戏的时候,人家也不用去唱歌,不用去商演和走穴。这也正是我们华语娱乐圈的弱点。首先,我们华语区的优秀人才确实是少,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以港台为中心,所以每一个明星要想大红大紫,都必须是三栖,恨不得四栖,又得能唱歌,又得长得好看,不能太胖,还得会演戏。当年香港的娱乐产业最发达的时候,基本上只要能张开嘴的,不是哑巴的明星,一年都得出好几张唱片,然后只要能睁开眼睛的,都能去演戏。所以,香港就在没有音乐学院也没有电影学院的情况下,训练出了那么多既能唱歌又能演戏的人。这的确为香港娱乐圈培训出了大量的艺人,但也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因为这样选拔出来的人,虽然什么都会一点,但其实哪方面都不是特别强。

所以当华语娱乐的重心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时候,香港的这些不会说普通话的艺人都不能适应,他们拍出来的电影,要想走入大陆市场,就必须找配音演员,比较大的香港明星都能单独找一个配音演员,就规定以后他在中国大陆的电影中的普通话配音,都由这个人来负责。我有时候不由得会想,这样一来,这个配音演员不是很容易就讹上这个明星了吗?万一有一天这个御用的配音演员不愿意给这个明星配了,万一周星驰换了声音,观众岂不是会接受不了?幸好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过,而且到了今天,这种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好。所以我们的戏的规模越来越大了,香港艺人也越来越多地拥向内地。我看到很多香港演员都已经能够说普通话了,而且说得特别棒,比如任达华,他都已经能说北京话了。可见我们的艺人也是很有敬业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