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无形接触的证据(第7/15页)

虽然在古埃及,保持同众神的交流被视作是法老的日常职务,但是还存在其它仪式。有人可能会说是同玛雅历法中的巴克顿结束时所举行的仪式相媲美的仪式。其中一个节日就是赫卜塞德节,斯通正是在1954年借助这种仪式来进行通灵的。同巴克顿结束的节日一样,赫卜塞德节也是在神庙建筑群中举行的,涉及到公开的以及秘密的表演和仪式。

赫卜塞德节是以一种有着牛尾的短裙命名的,国王会在该节日的仪式上穿着这种短裙。该节日总共持续5天,在一年一度的俄塞里斯仪式结束之后就开始,也就是继尼罗河洪水退去以后,大地重生之时,模仿创世——一个新时代。在赫卜塞德节前的5天,要举行一种被称为“点火”的火仪式,以此来净化节日地区。虽然大多数仪式本质上都是公开的,但是赫卜塞德仪式的最神圣部分则是在秘密居室中进行的——而问题就是,这种居室究竟在哪里呢。从纽塞拉5(Niuserre)浮雕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居室里有一张床(睡椅?)。不过,其它的描绘表明,某些情况下使用的是石棺。赖德勒提出,这种秘密居室位于金字塔内部,实际上是法老建造了他们的金字塔,因为它们与赫卜塞德节有关。

赫卜塞德节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法老仍然适合统治,他仍然能够保持同另一个世界的联系。赖德勒指出,法老一旦去世,也就意味着他加入了另一个世界中永恒之神的行列。他将在另一个世界引导他的继任者以及整个埃及。赫卜塞德仪式同国王准备死后的成功之旅息息相关,它们是为法老们进入另一个世界之前的彩排。这或许能解释疑团了,即金字塔为何被视作陵墓,《金字塔文献》为何被视作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

法老在生和去世之后的理想精神状态被称为“阿克”(akh6)。有趣的是,法老实现这种精神状态的地方被称为“阿克特”(akhet),它通常被翻译为“地平线”,但实际上应该被翻译为“圣灵的启发之地”。而历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把觉悟称为升天。埃及古物学家马克•莱纳认为,“阿克特”就是吉萨高原,进一步支持了这个结论,即金字塔同这种仪式紧密相连。

赖德勒把他著作中的一章命名为“作为秘密仪式之地的金字塔”。他在这个章节中提出,赫卜塞德仪式是在金字塔内举行的,修建的金字塔会在法老死后被遗弃。他指出,这个观点显然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在他最需要陵墓的时候,有关陵墓的一切工作都停止了,这可能吗?我们还要注意到,几位活得不长久的法老并没有金字塔。胡夫的儿子雷吉德夫(Djedefra)活得不长久,他的金字塔也就没有完工——但是鉴于他是卓越的金字塔建造者王朝的子孙,这些卓越的建造者理应派人为他们的国王修建至少一座小的或迷你型的陵墓。这似乎说不通。法老的继承者当然——通常是他心爱的儿子——会想要把他父亲的陵墓修建好,这样在他开始修建自己的金字塔之前,就能把他的父亲葬入金字塔内?如果法老的继任者即位时二十出头,那么在他死之前时间还绰绰有余,因为埃及法老的寿命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寿命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每次一位法老去世,他的金字塔的建造工作就会停止,就好像法老已经去世了,所以也就不需要金字塔了。在“金字塔=陵墓”的等式中,那种做法并不合情合理。

赫卜塞德节是揭露金字塔真正用途的关键。通常,赫卜塞德节是在国王统治的第30年举行。那么,据说胡夫花了10年时间来规划其金字塔,这还包括改道尼罗河,他又用了20年时间来修建他的金字塔,这难道是巧合?根据考古学家雷纳•斯塔德曼所说,斯尼夫鲁7的3座金字塔中有2座金字塔建于他统治时期的第14年和第30年。这纯粹是巧合,还是证明同赫卜塞德节有联系?

总之,赖德勒在绝大多数金字塔中都找到了这种节日仪式的证据(包括第三王朝法老塞汉赫特[Sekhemkhet]完整无缺的金字塔)。但是,他主要关注左塞尔8(Zoser)的金字塔群,也许是因为该金字塔群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证据——毕竟,它曾是英霍蒂普在埃及建造的首座金字塔。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左塞尔金字塔群的墙不像吉萨金字塔群的墙一样是空白的。在它们所能展示的所有可能场景中,文字和各种描绘记录下了赫卜塞德节的各个阶段。如果它们是陵墓,为何不展示死后的生活场景呢?借用赖德勒自己的话说:“鉴于这些是金字塔内仅有的浮雕,再也没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能够证明,金字塔的内部同赫卜塞德节有关联,如同其周边的建筑和建筑空间那样。”让我们再补充一点,即大金字塔的通道里还有胡夫举行赫卜塞德仪式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