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斯坦迪福德(第2/2页)

“嗨,大款先生。”我说。我的作者终于拿起了话筒。我给他拨了几天电话了。但这就是一个虚构角色的命运。

“怎么了,埃克斯利?”

“怎么了,我听说你要写一本有关卡普兰这家伙的小说?”我说。

“你听说的是真的。”我的作者说道,“米切尔说他认为从所谓的书店大战里可以写出一部很好的惊险小说,我想他是对的。我告诉他,当然他得在书里死掉,不过他听着很乐意,于是我就准备这么干了。”

“那我呢?”我说,“我能也加进来吗?”

“不好意思。”我的作者说道,“它会是一本类似于约翰·迪尔系列[95]的书。你可不合适。或许下次我会考虑你的。”

这真伤人,不过当你只是个虚构的角色,你又能干些什么呢?况且,这书确实出版了(尽管我永远不可能知道,为什么他们把它叫做《冰上交易》而不是《图书交易》),而我的作者要在卡普兰的书店里朗诵它。每个人似乎都喜欢它,甚至是书店主人挂了的那段。我猜想大笑不止的人中有些本身也许就是罪犯。

不过,构成真正精彩故事情节的是这么个事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位卡普兰不仅没有挂,而且像劲量兔[96]一般坚定前进。又过了几年,他翻新了原来的那家书店,把位于阿拉贡大道上的那栋房子提升了个档次,我的作者喜欢称之为“书庙”。那地方很大,两侧有翼楼,中间有个宽敞温暖的中心庭院餐厅,周末会有熙熙攘攘的人前来品味,热闹劲儿不亚于第一家店。搬家时有好几百号顾客前来,像个图书旅,他们把图书从老地方搬到新地方,一本本、一柜柜地接力。这种情况,你要是写到小说里,人们会批评你瞎编乱造的。

新地方也非常成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人们。总统曾经在那里给书签过名,你还可以随时发现一些名人或知名作家正躲在书架边专注地看书。卡普兰继续在巴尔港开了另外一家书店,还在迈阿密国际机场、劳德代尔堡、大开曼岛、西安普顿海滩等地开了更多冠名“书啊书”的合伙书店。这可是大批独立书店,甚至那些连锁书店都在接连倒闭的时候呢。

假如你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我估摸应该是这样:正如我说过的多年前我办公室里那个突发事件,这个叫卡普兰的家伙明白图书与狩猎衫以及全麦蛋糕有着完全不同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人进入他开的书店——它们真的更像目的地——都可以感觉到开这个书店的家伙很关心他卖的书。假如你有些疑惑,那就花几分钟和他谈谈,或者与和他一起工作的地地道道的书店人员谈谈。

于是乎,故事有了如下结局。不久之前,我的作者和我一起北上纽约,去参加全国图书奖典礼,看到卡普兰获得了美国文学界杰出图书人奖。那场面很正式,人们都穿得西装革履,我有些不合时宜,穿着睡袍和拖鞋。人们看不见我,我可以随便拿起服务生端过来的香槟可劲儿喝。当卡普兰走上前领奖,并谈起自己对他描述为“非常脆弱的文学生态”的执着追求时,我承认,我有些被震晕的感觉。

不过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我边看边想:“忘了虚构的东西吧,在现实生活里,有时好人确实先玩儿完。”顺便说说,那天晚上真正和卡普兰风风光光地坐在一起的热火女郎还真和多年前忧心忡忡到我办公室来的那位惊人相似。就像我一直在告诉我的作者的,这可是一个好故事。

作者简介:

莱斯·斯坦迪福德(Les Standiford),著有二十部作品,包括约翰·迪尔探险系列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带亚当回家:改变了美国的绑架》。他与妻子生活在迈阿密,是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创意写作课程主任。三十多年前他和原美国律师协会主席米切尔·卡普兰相识并成为好友,当时书啊书书店在卡普兰眼里才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