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6 不容易,我乐意(第4/20页)

大学时代及北漂岁月都是弹指一挥间,一转眼我已经进了湖南卫视,当上了《晚间新闻》的主持人。有一天接到一个采访任务,采访正当红的演员孙红雷。

一见面,他居然向我问起陶维,拜托我一定要帮忙找到他。

这俩人怎么会认识呢?又是说来话长。

那些年我们都是“北漂”,孙红雷曾经和陶维一起在东四十条租了一间小屋。那时孙红雷很胖,也没什么名气,一天到晚在各个影视剧组里找活干,日子过得苦兮兮的。

有一天某剧组通知他去试戏,大早上天不亮就赶到片场了,见了导演,一通点头哈腰,导演不咸不淡地打了个招呼,让他在旁边等着。这一等就是一整天,既没戏演也没饭吃,一直熬到后半夜,听导演喊了一声“咔”,才敢凑过去问:“导演,要我演什么?”导演看了他一眼,说:“还没走?今天没你事儿,回去吧。”据说话里还夹带着几个不大好听的字眼儿。

孙红雷这个怒呀,冲上去一把薅住导演的脖子,“你给我记住了,我叫孙红雷!总有那么一天,你跪在老子门口求我拍,老子还不拍了!”

当天晚上回到租住的小屋里,孙红雷掉了眼泪,心想自己在老家也是有名有号的人,到北京来受这些罪,图什么?当时就准备收拾行李,回哈尔滨去。

这时陶维回来了。

“你知道吗,他那天的举动,我能记一辈子。”孙红雷很认真地对我说。

“他就站在我跟前,左脚在地上一顿,右手向空中一挥,说,‘孙红雷,你就这么自甘堕落吗?你是一条龙,早晚有一天你会飞起来的!’”

一个濒临绝望的北漂青年就这样被挽救了,熬过了最艰难的低谷,开始冉冉上升。

孙红雷说,当时他感觉自己好像被雷劈了一样。

他不知道,听了这个桥段,我比他更像被雷劈过。我们都在人生的艰难时刻,被同一个人用同一种方式激励过。命运简直太奇妙了。

身边很多朋友听我讲了陶维的故事,都很想认识他,也体会体会那一顿脚一挥手的震撼,简直是人生激励大师啊。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再也没有找到过他,估计这哥们儿是神仙给我派来的救星吧。

把日子过成段子

那些年我们都是“北漂”

如果非要拿过日子来打比方,我不想比那些特别俗的,什么诗啊、小说啊、电影啊……我只想比他们还俗,过日子就是说段子。从小到大,经历过的每一件事,起承转合一拢,不长,还挺逗,都是段子。

1995年,我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北漂”生涯正式开始。

我们的行业泰斗——播音主持学院的院长张颂老师,给新生上了第一节课。满头白发的他,双手撑在讲台上,身体微微前倾,定定地望着我们。记忆中,总觉得那一刻的他,像头孔武有力的狮子,两只前爪按在石头上,紧盯着他的“猎物”。

“我要告诉你们,怎样做个好主持人。”他缓慢沉稳地开了口。

我们个个都竖起耳朵,表情急切,想听到一些点石成金的话语。

“做个好主持人,首先要做个好人。”

“嗨——”大家默默在心里叹了口气,“我们是来学本事的,讲这些没用的干啥?”

但是,不知为什么,在这行当里待得时间越长,这句话就变得越清晰。经历越多,见识越多,越觉得“做个好人”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以不变应万变的江湖必杀技。这也是大师和匠人的区别。

中国的“国脸”罗京老师,也和我们有过一次有趣的会面。

那年他到广播学院给新生讲课,滔滔不绝讲了一下午。他在电视屏幕上是不苟言笑的“国脸”,在生活中却是相当可爱风趣,谈笑间高潮迭起。

我们怀着无比景仰的心情,恭敬聆听,听到五点,饿了。耳朵里的讲课声开始变得遥远而飘忽,大脑接收到的信息不再来自讲台而是来自肚子。

怎么办呢?鼓掌吧。

罗京老师讲到精彩处,只要稍加停顿,我们就热烈鼓掌,希望他能听懂掌声背后所表达的“爱恨交加”。

可是罗老师不懂啊,我们越鼓掌,他越有成就感,越要将话题展开再展开。

展开到六点,终于讲完了。食堂没饭了,我们也没念想了。

罗老师走出教室,钻进一辆桑塔纳。大家恭恭敬敬站好,准备目送他远去。可是罗老师刚刚坐稳片刻,又熄了火,从车里钻了出来,走到我们面前,双膝一跪,深深地低下头——

哟?罗老师,这是怎么话说的?就算耽误了吃饭我们也没怪您呀。

只见罗老师双膝一跪,深深地低下头,趴在地上往车下面瞅,口中自言自语地叨咕:“怎么踩油门不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