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探索中国文人(第5/15页)

传统阅读不能丢,“没时间”更不是不读书的主要原因。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本人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现实生活中,不论你的学识有多高、称谓有多少,你学到的知识都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何况当今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的陈旧率和淘汰率速度日益加快。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认识当自强,生命应无悔。余秋雨先生在谈到读书时说:“怎样才能提高生命质量?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集中人类历史上别的力量加固自己,才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而个人的魅力会传递给学生、孩子、家人和周围的人……”

文人政治的隐忧

◎折腰的那些文人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

——《阳关雪》

在任何体制之下,每一时代最显著而且最巨大的力量都是政治,对个人最直接、最尖锐的威胁无疑就是政治权力。社会的前进离不开政治权力的协调,文人的发展也需要政治的推波助澜。早在孟子之时,他就曾说过:”士与仕,犹农夫之耕也“,他的话就已经为中国文人立下了出路,指明了发展方向。因为文人只有将其学问知识与政治有机结合,才能体现文人文化的价值,才能展现文人的才华。脱离了政治的舞台,文化就成了单纯的文化,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是政治赋予了文化以辉煌,给予文人崇高的地位,使他们有了高官厚禄的满足。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政治是文人的政治,文人通过品质或者读书考试取得官职,文人的儒家思想通过社会政治发挥其功能。大多数的士大夫,都兼有官僚与文人双重身份,上堂审理案件,退堂吟诗作赋。历代通往仕途的道路,从汉的察举,到晋的九品中正,隋唐至清的科举制,为文人走上仕途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

在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积极融入政治体制中的儒生,当然不乏一些有志于弘道,真正关心民间疾苦的可称为知识分子的官员,但更多的是一大帮不足以安邦定国,甚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迂儒、俗儒。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而他们一旦从文人转化为官僚,便变得尊君从势、阿谀逢迎。正是历史现实中每一朝代都充斥着这样的官僚,中国社会才长久地陷于动乱与腐败的泥淖之中。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朝代之一。宋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颇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科学家、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及独领一代风骚的文人墨客,堪称人才辈出的时代。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秦桧,便发迹于这个朝代。长期以来,秦桧一直被视为汉奸或卖国贼,用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的词汇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但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文人,而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绝对称得上是文人中的文人。

秦桧出身于书香门第,登仕之前,做过私塾先生,教书育人。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他不仅科举高登进士第,还是新科状元,连夫人都是绝色佳人加才女。他曾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而且,秦桧还是书法大家,写得一手天下绝伦的好字,开创了一代书风,我们所说的宋体,实际上就是秦桧创造的。除书法超绝外,秦桧的诗词歌赋、琴、书、棋、画都称得上上乘。但就是这样一位文人中的文人,一遇政治,晚节不保。在南宋抗金胜利,全民士气高涨的时刻,他害死了岳飞等抗金名将,受到历代人民的唾骂,遗臭万年。今天,在杭州古木森森的岳庙里,还高挂着叶剑英元帅手书的“心昭天日”的巨匾。大殿里岳飞塑像是紫袍金甲,气宇轩昂,按剑而坐。秦桧、王氏的铸像,袒臂反剪跪在岳飞墓地墙根的铁栅栏里,可怜了他的一代“秦体”也因为名声不好,而只能称为“宋体”。

孟子曾斥责公孙衍、张仪为“以顺为正,妾妇之道”(《孟子·滕文公上》),在这里用来斥责那些甘为附庸的官僚文人也是十分恰当的。文人去做官,未必都是好官。众多的文人一但进入官场,常常把圣人的教导抛到脑后,按官场套路行事,为非作歹的每朝每代都有,比如说上面提到的秦桧。历代的一流文人,没有一个是小人;但为高官者,往往会出现一个半个祸国殃民,比如和珅。

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和珅是清朝所有大臣中最为贪婪的一个,即使在历史的纬度上,他的“贪”也是可圈可点的。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就价值二亿二千二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他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国库15年收入的总和,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然而,谁又知道一代贪官和珅也是文人出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