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奔跑在路上—用正确的姿势冲刺(第4/15页)

“谢谢你!希望能帮到你。”

“不瞒您说,以前我想过移民的,现在不会了。”小魏很可爱地说,“真没什么了,咨询得很明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小魏在咨询最后总结道:“说起咨询的价值,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安心和信心。以前自己也做了很多思考,但总不安心,现在总算安心了。而且感觉未来也不会是一片黑暗,而是充满了信心。”

我在最后总结道:“你一路走来,带着自己的梦想和辛苦努力,过来和我探讨未来的可能。你的认真和对自己的负责,让你看到了更好的自己,所有改变都会在未来发生,困难一定还在,但是你会更有力量。”

这些话是对她讲,也是对我自己讲的。

别忘了你和这个世界的约定,做最好的自己。

转弯看见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角色,分别在不同的场景、领域、圈子、氛围中。你可以让这些角色有所联系,也可以让它们互不相干。一个成熟的人善于把握关系的界限,从容地游走于关系之间。因为他们和这个社会有个约定:做最好的自己。

安全感的枷锁

我的咨询中有一类来自体制内的“不安分者”:一方面已入体制多年,但仍有各种水土不服,不喜欢人浮于事的行政作风,不喜欢各种应酬和人际交往,也不喜欢忙忙碌碌而无成就;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还有能力尚未展示和发挥,心有不甘。于是就开始纠结了:想出去吧,有点担心,毕竟精彩的世界也处处险恶;不出去吧,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发展又太让人郁闷了。

体制内的职业发展既具备了相对稳定、规则有序、有保障的特点,也有晋升困难,人际关系能力要求强,市场可交换技能相对单一等特点。像所有的职场一样,体制内发展得好的,一般都是因为两种原因:能力特别强,人脉特别好。那些希望从体制内跳出来的人,之所以纠结,主要是因为被安全感束缚了。

后悔当初的选择

高飞,男,29岁,南方某高校的一个大学辅导员,为了做咨询,专门乘飞机到北京。咨询室里,刚坐下,他就开说了:“赵昂老师啊,你一定要救救我啊,我在单位里待得太难受了,我知道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是大师了,你一定有办法的。”

我立刻警惕了,对于这样见面称“大师”的人,一般只会把自己当大师。之所以先给我戴上高帽子,是为了给自己的无能找一个替罪羊。我赶紧说:“您别这么说,我只是一个职业生涯咨询师,我们一起来探讨您的职业困惑吧。”

说起来,这个高飞也是一个人才,硕士毕业就想办法留校了,虽然日后后悔了,但在毕业时他可没这么想,而且还是被同学艳羡的对象呢。可不吗?稳定、清净、社会地位高,还有两个假期,另外,在学校还有氛围可以持续学习。可是这些优点在两年之后全都变成了缺点:一潭死水、徒有虚名、经常加班、劳动不被认可、整天做些烦琐的事,至于学习,学习还有什么用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认知变化呢?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初能够留校,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吧?”我看到高飞有些得意,又有些失落,“当时没有找之前的学长们聊过吗?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情况?”

高飞摇摇头说:“聊是聊了,也大概知道一些情况。不过,当时就觉得留校指标少,争取到不容易。就选择性地忽略了一些负面的情况,觉得我会和别人不一样。”稍微回忆了下,“另外,当时的就业情况并不是很好,我的同学们并没有太好的去处,一些招聘的公司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我们学校不是什么名校,没有什么大公司来招聘。于是,我就想,好歹高校比较稳定,家人也很认可,社会地位比较高。”

我意识到,视野、惰性、社会评价的综合作用让高飞做出了现在看来似乎有些遗憾的选择。“那么,现在你怎么想呢?”我问高飞。

“我觉得这份工作真的没意思,我原来想着可以慢慢读博士,再转做专业教师,或者能够获得领导的赏识。可是,现在呢,三年过去了,眼瞅着昔日的同学都开始成为自己公司的骨干了,收入也早就是我的两倍,我却依然做着小辅导员。”高飞开始了对工作的种种抱怨。

他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不甘寂寞的高飞想过考公务员,想过考博士,想过创业,升官梦、发财梦都做过。在给自己设计了种种出路之后,思来想去,还是不行,总有担心,于是就找大仙算命来了:赵昂老师,你看我这么走行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