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论公债(第2/5页)

一国在平时没有节约,到战时就只好举借公债。战争爆发时,国库中,除了充当平时设施所必要的经常的款项外,没有其他款项。战时为国防设备所需的费用,须三四倍于平时,因此在战时的收入,也须三四倍于平时收入。即使统治者马上就有一种办法,能按照费用增大的比例而增大他的收入——这几乎是不会有的——这增大收入的源泉,必出自赋税,而赋税的征收,大抵要经过十个月乃至十二个月,才有税款收入国库。可是,在战争爆发的瞬间,或者说,在战争似要爆发的瞬间,军队必须增大,舰队必须装备,防军驻扎的都市必须设防,而这军队、舰队、防军驻扎的都市,还需供给武器、弹药及粮食。总之,在危险来到的瞬间,马上就要负担一项大的费用。这费用是不能等待新税逐渐地慢慢地纳入国库来应付的。在此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除了借债,政府再不能有其他方法了。

商业社会状态,由于道德原因的作用,使政府有借款的必要,使人民具有贷款的能力和贷款的意向。如果这种商业社会状态通常带来借款的必要,那么它也同样带来借款的便利。

商人和工厂主众多的国家,必然有很多这样的人,不仅是他们自己的资本,而且有愿意以货币借给他们或以货物委托他们经营的人的资本,频繁地在他们手中进出,比不做生意,不从事生产事业,靠自己收入为生的私人的收入通过自己手中的次数,要频繁得多。像上面所说那种私人的收入,经常每年只通过他自己手中一次。但一个商人,如从事那本利能迅速收回的商业,他的全部资本及信用,就往往每年会通过他手中三四次。因此,一个商人多工厂主多的国家,必然有很多的人是愿意随时都能以巨额款项贷与政府。所以,商业国人民,都具有借贷能力。

任何国家,如果没有具备正规的司法行政制度,以致人民对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安全感,以致人民对于遵守契约的信任心,没有法律予以支持,以致人民设想政府未必经常地行使其权力,强制一切有支付能力者偿还债务,那么,那里的商业制造业,很少能够长久发达。简言之,人民如对政府的公正没有信心,这种国家的商业制造业,就很少能长久发达。大商人大工厂主如平时信任政府,敢把财产委托政府保护,到了非常时期,就也敢把财产交给政府使用。把款借给政府,绝不会减少他们进行商业及制造业的能力;反之,通常会增大那种能力。国有急需,大抵会使政府以极有利的条件来借款。政府付与最初债权者的债券可以转移给任何其他债权者。并且,由于人民普遍信任政府,那债券大概能以比原价高的价格在市场上买卖。商人或有钱人,把钱借给政府,可从此赚到钱,他的营业资本不但不会减少,反会增加。政府如允许他参与新债的最初发行,他大抵会视为一种优待。所以,商业国人民,都具有贷款的意向和意愿。这种国家的政府,极易产生这种信念,即在非常时期,人民有能力把钱借给它,而且愿意把钱借给它。它既预见到借款的容易,所以在平时就不再节约了。

在未开化的社会,既无大商业资本,亦无大制造业资本。个人把他所能节约的货币,都藏蓄起来;凡所藏蓄的货币,都隐匿起来;他这么做,因为他不相信政府,并且怕他的藏蓄被知道、被发觉了,立即就要被掠夺。在这种状态下,遇着危急的关头,能贷款给政府的必然很少,愿贷款给政府的简直没有。作为统治者,预知借款绝不可能,所以他就觉得,须为紧急关头预先节约。这种先见之明,把他节约的自然倾向加强了。

巨额债务的积累过程,在欧洲各大国差不多是一样的,目前各大国人民,都受此压迫,久而久之,说不定要因而破产。国家与个人一样,开始借款时,通常全凭个人信用,没有指定特别资源或抵押特别资源来保证债务的偿还。在这种信用失效以后,它们继续借款,就以特别资源作抵押。

英国所谓无担保公债,就是依前一方法借入的。它有一部分为全无利息或被认为全无利息的债务,类似个人记账的债务;一部分为有利息的债务,类似个人用期票或汇票借入的债务。凡对特别服役所欠的债务,对尚未给付报酬的各种服役所欠的债务,陆军海军及军械方面临时开支的一部分,外国君王补助金的未付余额,海员工资的未付余额等,通常构成前一种债务。有时为支付这种债务的一部分和有时为其他目的而发行的海军证券或财政部证券,构成后一种债务。财政部证券自发行之日起算利息,海军证券利息自发行后六个月算起。英格兰银行,通过自动按照时价贴现这种证券,以及通过与政府议定以某种报酬条件代替它流通财政部证券,即按额面价格收受该证券并支付其所应付的利息等办法,使该债券保值,便利了流通,从而使政府能够常常借到这种巨额的公债。在法兰西,因无银行,国家证券有时需打百分之六十或百分之七十的折扣出售。在威廉王大改铸币时代,英格兰银行认为应当停止其平常的业务,财政部证券及符契,据说要打百分之二十五乃至百分之六十的折扣买卖。究其原因,一部分是革命时期,新政府是否安定尚未可知;另一部分,则是英格兰银行没给予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