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黄昏(第26/38页)
还好,馨馨姐跳楼的事未在任何媒体上披露,萧伯伯的生活未受任何影响。
我在萧家是留是去,到了该做决断的时候。
要继续在萧家当陪护,我必须把馨馨姐留下的这些钱中的大部分,分别存成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以保证这笔钱能有些收益,以抵消人民币的不断贬值。我要做好将来在萧家附近买房或租房的思想准备。我和一伟结婚后不可能还住在萧伯伯家里,萧伯伯与他的女儿女婿都会产生矛盾,何况与我们。再就是我得保证对今后的工资永远保持在7000元不后悔,这是对死者的承诺。一旦决定留下,今后就是有了赚更多钱的机会我也不能走。我想来想去,觉得一直陪护照料萧伯伯直到他生命结束,对我是一个沉重的责任。特别是随着萧伯伯年事越来越高,陪护他的任务会越来越重,我可能将会因此失去生活中的很多自由,失去婚后与一伟外出旅行的自由,失去与我将来的孩子外出玩乐的自由,失去回家看望和照顾我自己父母的自由。我只是馨馨姐随意找来的一个家庭陪护员,我俩之间固然有感情,但我有必要因此让自己陷入这种不自由的状况吗?萧伯伯的老境固然值得可怜和同情,可我确实没有长久照料和陪护他的责任。
经过几天反复的思虑,我最终决定:待馨馨姐的“七七”过罢,我就要做好离开萧家的准备,另找其他工作谋生。当然,在我离开之前,一定要按馨馨姐的交代,把萧伯伯在养老院里安排好,把她留下的那笔钱给萧伯伯在银行里存妥当。无论如何,我都要对得起馨馨姐对我的那份信任!
我先是悄悄地通过上网和给民政部门打电话,了解北京周边都有哪些养老院。然后根据我平日言谈中对萧伯伯个人喜好的了解,做了初步筛选。最后决定亲自去选中的几家看看。因为是给萧伯伯选养老院,必须是他看中的才行,所以我就先给他说:我们老家南阳市的一位家境不错的老干部,想来北京找一家养老院养老,委托我替他挑选。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看几家,帮助我做个决定。你毕竟见多识广,又比我了解老人们的心思。他听了有点儿不太愿意,说:这种事还是让他自己来挑吧,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喜好,我们怎能替他做主?我急忙劝他:这人过去当过检察官,与你做的工作相近,他的爱好应该与你的也很近似,你挑的他肯定会喜欢。你还是帮帮我吧,我确实没有见过养老院。他大概是看在我请求他的面子上,勉强答应道:那好吧,就帮帮你的忙!
我和萧伯伯第一次去看的养老院在顺义的温榆河边,从网上看环境不错。我叫了一辆出租车把我俩拉到了那家养老院的门口。养老院的管理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领着我们看了住房,看了办公处,看了供老人们娱乐的地方,看了食堂和花园。我觉得周边环境和院内条件都还可以,但萧伯伯出来后摇头道:不行,这里的各种规矩把老人都当成病人对待,人住进这里没病也会得病的。我闻言急忙说:既然你觉着不好,那咱们就走,接着去昌平。
昌平的那家养老院是几个有爱心的中年人集资搞起来的。因为钱不宽裕,一切建筑和设备都显出了简陋。老人们的住房还可以,但附属的娱乐休息场所条件较差。尽管周边的自然环境不错,但萧伯伯进去没有几分钟就走出来了,撇撇嘴说:住这个地方就等于把人送进贫民窟了。我一见他如此说,就紧忙随他出来了。
第三家在通州区。一进这家养老院大门就感受到了它的气派豪华,所有的建筑都是两层小楼,一栋楼住四位老人,楼上两位,楼下两位,每位老人都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健身娱乐房共五间房子。每栋楼前都有花园,楼后都有绿地。大院内还有人工湖。每位老人都配有两名陪护人员。萧伯伯一看就连声说:好,这才像是养老院哩,住在这儿应该能长寿。我一看他这态度,就赶忙去问费用。我的天呀,一月就要收38000元,一年就是456000元。萧伯伯真要住在这儿,馨馨姐留下的钱就只够住3年,这可不行。萧伯伯听见服务人员说了收费标准以后,冷声道:这纯粹是给那些富人准备的,你们老家那位老干部肯定住不起,咱们走吧……
第四家在西山,就是在咱们万寿公园举行过推介会的碧泉养老院。萧伯伯进院看了一圈儿,说:这儿不错。我一问价钱,单间房每月优惠之后收费6800元,一年81600元;如果萧伯伯在这儿住,馨馨姐留下的钱,够他住上十六七年了。再说,萧伯伯自己来住养老院,他的住房可以租出去,所收的租金加上他的退休金,保证他住上二十几年应该没问题。我心里当时很高兴,既然萧伯伯已经看中此院,费用也能接受,那就把萧伯伯安置在这儿吧。我当即就先用我的名字申请了一个单间,交了1000元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