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7页)

爸爸于是和谢老爷子谈起王老西的请求,又谈厂子下一步计划。爸爸惊讶地发现,谢老爷子也想过王老西的计划,也想找个私厂合作,但是一是顾虑国家不让搞,二是厂子实际上也没有余力。厂子里现在的设备老旧,有些已经报废了,剩下的效率不高,闲置的其实很少。搞合作也很难抽出一套完整的设备分享。

爸爸觉得这事看来没戏了。他倒也不是特别在乎,但心还是沉了沉。他多少有点把自己离厂的成功与否与王老西这事挂钩,若这事不成,他就更不知道自己能去做什么了。

“那这事儿……”爸爸问。

“也不一定就不行,”谢老爷子顿了顿,“你之前说王老西去过南方是吧?”

“嗯,好像是在深圳待过一阵子。”

“那他认不认识一些深圳那边的外国老板?”

爸爸一愣,不知道怎么说好,王老西嘴里确实天上地下的,一会儿说人家深圳老板怎么怎么着,一会儿又说人家老外怎么怎么着,但爸爸也不知道他是真的认识老外,还是听某人转述某某人的话。“兴许有见过的吧,”爸爸小心地说,“但我也说不好。”

“你回头问问他。”谢老爷子说。

“要是认识,怎么着呢?”

“要是有认识国外冰箱厂的,就问问,能不能从国外给咱们厂引进一条生产线。”

“外国生产线吗?”

“嗯,”谢老爷子说,“你就跟王老西说,要能给引进一条外国生产线,咱们厂换下来的设备就能给他们。”

爸爸这才明白,王老西的请求这算是撞到谢老爷子心里头了,谢老爷子说不准琢磨引进的事已经好久了,但一方面是没路子,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处置原来的设备流水线。王老西如果能搞下来,真是两全其美。爸爸觉得谢老爷子果然有想法,不由心里赞叹,很想一口应承。但转念一想,王老西不大靠得住,能不能找着路子是一码事,到时候引进了进口设备,王老西他们会不会还要旧设备,会不会抢先引进国外设备,都还是不确定的事。于是爸爸又把话缩了回去,保守地说:“成,我跟他说,让他给打听打听。”

又说了一阵子,菜吃得差不多了,爸爸帮谢一凡一起收拾了桌子。见到阳台上养的鸟,又是一番闲聊,八哥、画眉哪个聪明,鹦鹉哪种好养,一根杂毛都没有的纯色是什么血统,去哪儿遛鸟最好……这些话都很对谢老爷子心思,告辞的时候,谢老爷子亲自送到门口,点根烟看着两人换鞋。穿工服的时候,爸爸停下来,问:“谢厂长,您说,要是王老西有了消息,我跟他一块儿去趟深圳行不行?我替咱厂子联系,比让他联系有准。”

“行,去吧。”谢老爷子答应得爽快。这大大出乎爸爸意料之外。“要真有消息,就让办公室小王给你买张票。”他又加了一句。

“哎,太谢谢您了。”爸爸忙不迭地说。

爸爸和谢一凡出门,谢老爷子穿着拖鞋到楼道里,吐着烟,笑着说:“你俩好好干,以后机会多着呢。这回天下是真的变了,你们得跟得上才行。”

爸爸点头,挥别下楼。走到楼梯拐角的时候,爸爸又抬头,仔细瞅了瞅谢老爷子的脸。谢老爷子没有注意到他,正抽着烟眯着眼盯着楼道小窗户外面黑黝黝的夜空。谢老爷子有点显老了,但身上有种躁动的热情。那是爸爸第一次知道,有种人会把精力在暴风骤雨里封存,等到风暴过境再拆封。

下楼之后,爸爸和谢一凡推着自行车溜达。爸爸对谢一凡称赞谢老爷子豪爽、有魄力,谢一凡叹口气,没说什么。楼群里的路灯隔很远才有一盏,橘黄的光打成锥,让人看着自己的影子在身前从长变短,缩成脚下一个圆,又从短变长,延伸成身后披着的长袍。长长短短,短短长长,像一个人的理想现实一样循环膨胀收缩。

“陪我上那边报刊亭看一眼吧。”谢一凡说。

“行。买什么?”

“买本《人民文学》。好像有诗歌特辑。 ”

“有你的诗?”

“没有,哪有我的啊,”谢一凡的声音里既有自嘲,又有不好意思,“就是看看别人的。什么时候要是真有我的了就好了。 ”

“没事,慢慢来嘛,”爸爸信口开河地安慰道,“肯定有一天能发的。”

谢一凡摇摇头,不说话了。爸爸知道,谢一凡现在没什么欲求,大部分事情都无所谓,只是偶尔还写写诗,算是生活还有些寄托。谢一凡曾经对上大学寄予厚望,但自从两年高考没考上,就放弃了,对其他事情都心灰意懒了。爸爸当时觉得,谢一凡有一点自暴自弃,也有一点过于敏感。若是想考,再考两年又无妨,反正他家家境好,也不指着他上班养家,但不知道为什么谢一凡就决定不考了。也许是天生觉得任何事都不值得太强求,也许理性认为自己水平不够,再考未免自取其辱。爸爸没有问过,他回城的时候,谢一凡已经做工人做了一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