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隔水青山(第21/24页)

当晚陆惠与某人在夫子庙外的柏树林秘密碰头,正商议事情时,朱安时亦潜入柏树林。陆惠听到动静,便令某人先行闪避一旁,自己上前诘问。朱安时被认出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拔刀杀了陆惠。躲在一旁的某人见惊变忽生,大骇失色,急忙赶来营救,发出暗器,射中朱安时背心,当场将其杀死。

而陆惠却未立时死去。他此时不知朱安时夜至夫子庙的目的,只知某人杀了朝廷命官,犯下死罪,只叫某人快走,以免受到牵连。某人见到陆惠被刺中要害,再无回天之力,便果断舍他而去,临走还不忘挖取朱安时背心的暗器。

不一会儿,顾嗣立到来,听到陆惠的呻吟呼救声,又到夫子庙叫来萧氏兄弟。陆惠遂用尽最后气力,告知是朱安时杀了自己,又暗指是顾嗣立杀了朱安时,这不过是他保护某人的本能之举。就算陆惠不知顾氏与朱氏结有仇怨,顾嗣立也是最先抵达现场的人,最容易招致嫌疑。

萧锋听完曹湛分析,忙道:“既是如此,某人杀死朱安时,完全是出于正当防护,而且有大功于朝廷。若不是他及时用暗器射死了朱安时,怕是朱氏早发出火箭,将几十箱书烧成灰烬。”

曹湛心道:“某人作为虽然有利于朝廷,但只是误打误撞,他杀死朱安时,只是纯粹要为陆惠报仇。陆惠早年曾为反清复明奔走,他一在金陵出现,京口总兵黄芳泰便死在了他眼皮底下。而在他即将离开金陵时,漕标绿营千总朱安时又跟他死在了一处。虽然后者是死有余辜,就怕真如织造大人所担忧的那样,案子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背景。”

但他却不能将这番心意公然说出,只问道:“你已经派人去通知韩菼韩学士了吗?”萧锋道:“是。”

曹湛道:“清凉台远在城西,这一去一回,怕是等韩学士赶过来也得明早了。这样吧,你继续守在这里,我与黄兄去一趟江宁府署。”

顾嗣立忙问道:“那我呢?”

曹湛与黄海博商议几句,这才问道:“顾公子可愿意帮我们找出那带神秘香气的女子?”

顾嗣立心下大奇,暗道:“我看曹湛的意思,并没有打算继续深究今晚这两桩命案,怎么又提及那女子来了?”但他对陆惠临死前攀诬自己很是气愤,料想曹湛怀疑那女子也牵涉其中,便点头道:“当然,顾某义不容辞。”

曹湛道:“那么请顾公子先回去歇息,明日一早再到夫子庙与我等会合。”

顾嗣立却是不肯离开,愤然道:“竟然有人想一把火烧掉《大清一统志》!我无论如何得守护住徐尚书等人的心血。我今晚就留在这里,直到明日恩师到来。二位若要寻我,直接来夫子庙便可。”

————————————————————

[1] 麦冠、黑绉均为江宁特产。麦冠为江宁所辖句容县妇女用麦秆编制。黑绉则有专门商家生产,其中以绸缎廊谈见所、奇望街汪天然两家最为著名。汪家世守其业,重视声誉,“门前招牌‘汪天然家清水包头’八大字,为异州徐表书。庭中有大石盆贮水。相传昔时来买者,必令以盆水浸之,示其无欺。古道犹存,非若后人之作伪也”。

[2] 剪绒帽亦为江宁特产,于康熙年间风靡士林,“色黑而细密,长阔宛如骚鼠,其价最精者不过值银三四钱一顶,士林往往用之”。

[3] 彝陵:今湖北宜昌,三峡大坝所在地。

[4] 玄武湖:又名后湖,方圆近五里,是金陵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名胜,宋人欧阳修曾有“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的赞语。六朝时被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均系皇家禁地。金陵自古有种说法,称玄武湖之水“通秦淮,出西关,归大江,为钟山随龙养荫真正胎水,断不可旁泻”。而六朝时曾经凿渠引玄武湖湖水入江(如此便可将玄武湖作为水军训练场所),等于自坏风水,故而金陵后百余年间屡遭杀戮。至明初建都金陵,明廷从传统的风水观念出发,下令填平运渠,令玄武湖不再与长江直接相通。到清代时,为解决江宁水患,江宁布政使曾计划开凿人工运河,将城东北的玄武湖水导向长江,避免大灾之年湖水倒灌入城,但为绝大多数江宁士绅反对,遂未成行。

[5] 清凉门位于南京城西,坐东向西。南至石城门,北至定淮门,曾一度改名清江门。城门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现在镝楼已经不存在,其余基本保存完好。由于这一段城墙是建造在清凉山西南部高低起伏的山崖上,地处偏僻,从明代洪武年间到清代末年一直行人稀少。清凉门造好后,明廷还建造了桥梁通向外秦淮河西岸。2006年翻新修建的外秦淮河清凉门大桥继续以清凉门的名称命名。明初,清凉门外还立有一根桅杆,传闻取自明太祖朱元璋渡江所乘座船,“每岁祭之,遂为常制,一兵世守”。桅杆“高仅可丈五六尺,一木栏围之,置地上”,大概于明朝万历年间消失不见。